那人的想象力为什么会处于冬眠状态?
因为我们不善于思考。
“夸父追日”是我们中国的神话故事,不管故事结局,我们知道人是追不上太阳的。
但是,爱因斯坦却不信,他从幼时就开始幻想追上光线并超过它,最后爱因斯坦以光速不变原理出发,建立了新的时空观,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们思考海豚游泳时为什么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
最终设计出了潜艇;
人们思考苍蝇翅膀的震动方式,最终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
人们思考如何制造出飞鸟的翅膀,最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有多少创造是不断观察,不断提问,不断想象得出的?
然而现在,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让孩子上补习班,学习小学的知识,当孩子真正上小学时,反而觉得学的内容很幼稚,没有兴趣,这个过程其实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早已扼*,反而起到了揠苗助长的作用。
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当孩子问起:天为什么是蓝的?花为什么这么香?泥土为什么不能吃?
我们一定不要说本来就是这样,我们要循循善诱,让他们去探索,去追寻原因,说不定孩子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提出像相对论一样伟大的理论。
2、锻炼孩子归纳总结能力
《蒋铭祖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
“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
这句话是说:数学中有名的勾股定理是大禹治水时发现的,大禹忙着治水,怎么还能发现数学公式?
这个时候就显现出聚合思维的神力了,大禹经常治水,会经常用到直角三角形,久而久之,就发现只要满足“勾三股四弦五”,就是直角三角形。
便总结出了这个公式。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有意培养孩子的聚合思维。
当孩子吃辣条时,父母可以问他:狗狗可以吃吗?鱼可以吃吗?小老鼠可以吃吗?
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就在整合。
他也会更愿意去实践,当他实践后发现小动物都不喜欢吃时,父母再告诉他:小动物不愿意吃是因为辣条有害健康,孩子就联想到吃辣条对自己的身体也有害。
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一个新公式,当他在做题时发现好多题都会用到时,他就会思考哪些情况下会使用到,这样的聚合思维比老师的归纳总结更有效率。
那又有人问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冲突吗?
答案是不冲突。这两种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在思考问题时会经历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的过程。
当孩子两种思维运用得当时,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孩子就变成了小科学家呢!
当孩子再问起自行车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我们不妨动手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方轮子的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