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神舟十三号的3位航天员结束了超过6个月的“太空出差”,返回了地面。
这是迄今为止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并且实现了多个“首次”任务: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首次实施快速返回流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官方抖音号上梳理了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从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到刚刚结束的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载人‘飞天’这件事,中国已经成功了八次”。
视频来源:抖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飞天”是中国探索太空的一个缩影,但这远不是全部。从太空到银河,从月球到火星,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中国人是怎么探索火星的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永信在抖音《院士开课啦》节目中就介绍了火星探索的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古人就发现了“荧惑”,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火星。而人们对火星真正的、全面的认识则是在有了望远镜之后。
潘永信院士在抖音《院士开课啦!》节目中科普
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人能不能去火星上?这些太空爱好者们关心的问题,潘永信院士也在抖音直播间中着重解答。
他讲解道,现在对火星的探测主要是依靠人类探测器,其中轨道探测,也叫环绕探测,是把我们的人造卫星放到火星轨道上,在几百公里的高度上观测火星;巡视探测则是在探测车上带着一些相机、科学仪器,降落在火星上。
这些探测器在火星上到底有哪些发现?抖音科普创作者@银河系讲解员 向我们进行了全景式的讲解。
从1962年人类发射第一颗探访火星的探测器以来,已经有了一系列关于火星的发现。 火星有着和地球相似的地貌,拥有太阳系已知的最高山脉。
视频来源:抖音@银河系讲解员
1997年探路者号登陆火星,拍摄的照片中岩石都向同一个方向倾斜,科学家认为洪水曾经冲击过这些岩石。
此外还有探测器发现,火星的南极和北极地表之下有着大量水冰,火星上也存在着甲烷——这是在地球上产生微生物的重要分子。
而目前现有的探测,无论是轨道探测还是巡视探测,都没有看到生命的迹象。但科学家并没有放弃探测,认为可能会存在地下生物, 所以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题目。
人要到火星上去,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潘永信院士解释,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行星之一,但即便这样,也离我们有四亿公里。 这么遥远的距离,不能完成实时通信,仅仅是将探测器送到火星上,就有很多失败的例子,要把人送到火星,挑战更多,更需要高技术的支持。
即便能将人送上火星,怎么生存也是问题。火星上没有我们需要的氧气,都是二氧化氮,温度很低,没有食物。所以要想实现这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
探索太空是为了认识地球
为什么中国人对太空如此好奇?为什么要探索火星、探索月球?
潘永信院士还从地磁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地磁学是地球物理的分支,也是潘永信的研究方向。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存在磁场的,中国古人用来指明方位的司南,也就是指南针,就是利用了地球的磁场。
而在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地球的磁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地磁卫星观测,科学家们观测到地球的两个变化,一个是北极磁极的移动,一个是南大西洋的磁场异常。这也是潘永信院士参与的科研活动,通过发射的卫星,监测地球磁场的变化。
他指出,火星和地球的形成年代一样,形成的大环境也类似,科学研究发现,火星上也曾经存在过磁场,为什么后来却消失了?为什么今天的火星和地球差别迥异?
中国的探测器到火星上去,也在研究行星磁场。这些探索,也许就能为解释地球的地磁变化找到答案。潘永信院士说,大家去探测太空,更多的还是要回头理解,我们地球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