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代黄飞鸿电影是从1949年第一部黄飞鸿影片诞生至6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段的黄飞鸿电影导演为胡鹏,他一共执导过59部黄飞鸿电影。而香港演员关德兴也成为中国武侠电影史上首位出演黄飞鸿的演员,堪称银幕上的“黄飞鸿之父”。
第一代黄飞鸿影片以标榜真实武功受到广大电影观众的喜爱。导演胡鹏曾在《我与黄飞鸿》一书中这样写道:因为黄飞鸿票房太好,有一次竟然由不同公司,但用同一制片、导演和主角同时拍摄4部“黄飞鸿”片。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香港观众已不满足于旧式的、平实的粤语对白影片。在此背景下,由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醉拳》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著名电影理论家贾磊磊认为,“自此,黄飞鸿成为所有侠肝义胆、武林豪杰的代名词。他的象征意义远超出历史上广东西樵睦洲乡的真正的黄飞鸿。”
如果说,关德兴饰演的第一代黄飞鸿是一个爱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的侠客,那么由导演徐克塑造的第三代黄飞鸿则上升至一位心怀天下的民族英雄。也是这一时期,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深入人心。
这一系列黄飞鸿到底有多火爆?在大卫·波德维尔撰写的《香港电影的秘密》中写道:1991 年春,电影《黄飞鸿》在曼哈顿连续放映了一个月。
“当时我还在读中学,大家都看黄飞鸿电影,我也是从电影中知道佛山的存在。”作为新佛山人,祖庙博物馆副馆长莫彦的回忆,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可以说,黄飞鸿系列电影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而黄飞鸿也成为香港武侠电影的一个文化符号。
为什么黄飞鸿系列电影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有研究指出,一百多个黄飞鸿形象呈现出的亦“侠”亦“英雄”的文化人格,而这又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社会的变迁、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吻合。而贾磊磊则认为,虽然大量的武打场面一定程度上是在宣泄观众的情绪,但观众寄托在黄飞鸿身上的,更多是他们对正义的期待,对至善的追求。
城市营销
“佛山功夫”能否成“引流”利器?
黄飞鸿火了,有黄飞鸿的中国功夫电影火了,电影中频繁出镜的佛山也火了。
如今,佛山正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很多佛山企业也正在努力走国际化路线。但实际上,很多人印象中,佛山国际范的标志当年是黄飞鸿,现在是咏春拳。这些年来,不少外国人因功夫电影慕名而来,又将佛山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当前,城市营销成为各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正如《泰囧》之于泰国清迈、《帕丁顿熊》之于英国伦敦、一个热门影视IP往往能够带火一座城市。
佛山深谙此理。在《佛山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围绕“佛山制造 中国功夫”的城市形象和“Kung Fu's Home”的国际旅游宣传口号,对佛山旅游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包装。要依托佛山功夫及武术文化品牌,重点突破北美、欧洲、大洋洲为主体的旅游市场。
然而,与其他城市相比,佛山又有其独特之处。以黄飞鸿为代表的传统影视IP,虽然人物真实存在,却是因其艺术形象而广为人知。今天,这种类型的IP,能否承担其为佛山“引流”的重任?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慧子认为,一座城市要进行营销,首先要明确传播受众。
“黄飞鸿等一众功夫明星以影视人物的形象为众人所熟知,他们的出现离不开香港电影的繁荣发展。然而,如今影视行业的发展重心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营销的受众主要集中在90后、甚至00后人群。此时再去挖掘 ‘黄飞鸿’这类功夫IP未尝不可,但是我们的传播点在哪里呢?”
传统功夫电影能否吸引新兴观影群体?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当前中国电影的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90后、95后人群已成为观影主体。动作电影如何与新的观影主体产生更加良性的互动,这是一次新的考验。”
除了受众,传播渠道也是城市营销过程中一个重要考量因素。“除了传统影视作品,当下风靡的微信流媒体、快手、抖音等软件,或者网络游戏都可以成为很好的传播途径,也贴近目标受众的使用习惯。”张慧子表示。
她认为,一座城市要去诠释一个影视IP,重要的是诠释手法。“人们在乎的是接受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现在大多数政府对外传播,很容易站在一个 ‘我想说’的角度,很少去考虑受众想听什么,以什么方式听。”
在知名导演陈嘉上看来,这是一座城市的格局。他认为:“佛山要找一批导演来,让他们在这里分享对电影、对世界的看法。怎样化外力为我所用?为佛山悠久的功夫传统披上全社会喜闻乐见的新衣,是摆在佛山面前的一道考题。”
对此,张慧子建议,若佛山以黄飞鸿等功夫影视IP进行城市营销,最好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60后、70后人群喜爱的传播方式,与90后、00后肯定不同。针对同一个传播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因此,佛山可以基于不同人群对黄飞鸿的认知,对这个IP采用多维度形象的包装,并将黄飞鸿与佛山的一个城市特点结合起来,这样的传播效果会更好、更立体。”
记者手记
佛山应该更年轻
在城市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一座城市能否吸引足够的年轻人留驻,成为衡量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在此过程中,城市营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笔者认为,城市营销本质上就是找寻一个城市的“有趣灵魂”,发掘城市的品牌核心,然后成体系地用大众化的语言传播出去。
今天佛山的“灵魂”是什么?“品牌核心”是什么?根据本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无疑是“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那么,这些特质应如何用年轻人的方式传递出去?这是佛山需要思考的问题。
不可否认,如今外界佛山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大多数保留的是“陶瓷”“家具”“武术”等传统甚至有些刻板的印象。这显然与佛山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也不符合当下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当下,佛山需要更多年轻元素建立其与“年轻城市”形象之间的联想。
国内也不乏成功案例,如成都从“熊猫之乡”到“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从“全球最宜居城市”再到“创业之都”,成都的形象推广深入人心。无论是哪个城市定位,都直击年轻人的内心需求。
笔者建议佛山创建更为现代化的统一城市标识、宣传口号,强化外界对佛山现代化城市形象的认知,突出这是一个年轻人干事创业生活的最佳城市。
在树立更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中,要充分利用符合年轻人偏好传播渠道进行精准营销。如去年,赵雷演唱的民谣《成都》火遍大江南北,为这座城市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而这两年风头正劲的短视频APP抖音、快手,也成为“十三朝古都”西安迈向年轻化的营销渠道。
借助影音作品也好,依靠社交平台也罢,城市营销奇招频出,最终目的都是拉近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接下来,城市竞争的方式还将不断翻新,佛山如何变得更年轻,值得思考。
【记者】王芃琹
【作者】 王芃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城市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