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使米塑不开裂吗,米塑和陶土的工具一样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3:28:46

包蔓萍

外公原名金文兰,祖居温州市区大南门。外公长个子,干瘦的身躯, 慈眉善目,十分憨厚老实。在我的印象里,外公的脸方方正正,皱纹深深地刻在他的脑门上,一头稀疏的白头发,烙下了岁月的印记。

外公年少时就跟着师傅学了米塑这门手艺,技艺娴熟后自谋生路,成家立业后,就用这门手艺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南门头的30、40、50后大多数都晓得外公的大名,他们亲热地叫他“长人伯”。

米塑又称“粉塑”,土话叫“米乜儿”,也叫“寿桃儿”。米塑的材料是米团。米团用粳米和糯米五五开搭配,通过磨、和、秀、蒸、捣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颜料只需准备苋菜红,栀子黄、靛蓝三原色就能配成各种需要的颜色。使用的工具有花翘(两头有刃的米塑刀)、剪刀、牛角、头梳等,用米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水果的工艺品。

以前,按温州民间习俗,婚丧嫁娶或老人寿辰、宗祠落成、礼佛、还愿等喜庆节日,都要捏制米塑。

上世纪60年代,米塑属于“四旧”,与封建迷信沾边。温州能做米塑的人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没人敢冒坐牢批斗的危险,所剩无几的米塑艺人都纷纷转行了。迫于生计,外公的米塑在南门头成了半遮半掩的独家生意,附近打银巷也有一家偷偷地在做。外公手艺好,交货及时,所以生意很兴隆。

“老师伯,有做寿桃儿吗?”“有,有,做什么?”“娒娒周岁。”“哦,那就做童子拜观音。”“好好。”在外公店里,我常听到外公和顾客说话。等客人走后,我满怀好奇地问:“爷爷,如果是老人做寿呢?”“八仙过海。”“宗祠喜事呢?”“《三国演义》或《封神榜》里的人物,如果是还愿的,有观音送子等。”

客户有自带粳米糯米的,也有嫌麻烦直接买现成的,约定日子当天做成当天提货。米塑中寿桃最简单,价格便宜,做得最多,小、大寿桃面上还要装饰一些花鸟虫鱼水果等小米塑艺术品。做戏曲人物米塑价格很高,接的活很少。米塑人物有戏曲里老旦老生小姐武生小生神仙等,外公得花上好几个时辰来完成。只见白色米团在爷爷的手中经花翘的一挑一贴,人物的头和身体、手脚用篾条串成,十几分钟后,一个人物活脱脱就出现在眼前。再用金银纸、花纸点缀,武生和武旦还插上雉鸡翎,个个色彩斑斓、惟妙惟肖。为防止米塑干后开裂,最后一道工序用稀释蜂蜜水轻轻地刷一遍。

外公的生活就如一条一成不变的河流,逐日逐月地静静淌过。晨曦中,撤去铺盖后,神色倦怠的外公将店铺厚重的排门板一块块卸下来,里里外外洒扫一遍,做好开门营业的准备,迎来了有点年纪的第一批顾客。黄昏,神色倦怠的外公在暮霭中把一扇扇排门板装上去,又在晦暗的电灯或洋油灯下继续做米塑。

夏季,外公还要每天摸黑起早独自免费为路人烧伏茶,说是平时做米塑时糟蹋了不少粮食,烧伏茶为自己和子女赎罪积德,几十年如一日。

每逢吉祥的好日子,外公接的活多,子女和孙子辈的也来帮忙。我小时候也经常去外公家,偶尔帮忙一下,捏个初胚寿桃递到外公手里,他三下两下就做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温州的许多风俗都在慢慢地改变。上世纪80年代以后,“糖金杏”等新产品逐渐代替了米塑,外公的米塑生意便每况愈下。古稀之年的外公也在子女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停歇了手艺享清福,过着平静安详的晚年生活。

外公做米塑收费公道,又不会理财,自然没给家人留下多少家业。外公还深受“士农工商”旧观念的影响,认为经商做手艺属于低贱职业,自己又尝够了没日没夜赶工的辛苦,所以极力反对子女成为手艺人,致使米塑手艺在金家没能传承下来,也是一个遗憾。

2007年,米塑被收录为浙江省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民间米塑艺人王锦荣成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米塑从底层民间手工艺跻身文化艺术殿堂。外公终身从事米塑,是酷爱米塑的职业艺人,如果他九泉有知,也一定会绽开欣慰的笑容。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