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3:49:49

50多年过去了,“三线建设”已经成为历史,这些军工企业也命运迥异:一些实行政策性*,一些继续承担生产军品的使命,而大部分企业“军转民”。不管这些企业是否从深山搬迁到城市、名字如何更改、性质是否改变,它们都被贴上了厚重的“三线”标签,都与这段激越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1)

258厂的嬗变

1964年,国家五机部决定在位于焦作市南郊的原焦南钢铁厂和焦作农机厂的废墟上建立一家兵工厂,代号“258厂”,第一厂名是“焦作炮兵光学仪器厂”,第二厂名是“国营平原光学仪器厂”。

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一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从西安248厂调过来的,248厂是苏联1953年援建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生产光学仪器的兵工厂。1970年12月,258厂与同在焦作的568厂(豫光机械厂)合并,仍称258厂。

转眼间,50多年过去了。当初的“三线”建设者,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回望平原光电的发展历程,多少往事又涌上了他们的心头。

建厂初期,他们拆掉废弃物,盖起新厂房,其他配套设施也相继建成,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职工大学,一应俱全。

当地老百姓开玩笑说,里面除了没火葬场,啥都有。

第二年,258厂便生产出了大炮瞄准镜。后来,又生产出了红外光学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和光学制导武器等产品。

再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258厂的高中、技校等停办。而这里的职工,也从1980年时的6000人,逐步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500人。

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2)

地瞄生产基地

“三线”建设时期,我国的兵器工业除了重点布局重庆地区外,还向“三西”(湘西、豫西、鄂西)地区转移,大小“三线”建设齐头并进,全面铺开。

豫西兵工生产基地的军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偏僻的伏牛山区的交通干线上,厂区布置相对集中,注重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建设。

当时,国家五机部除了在焦作等地建设258厂外,还在镇平、南召两县境内部署了358、378、508、548四个光学企业,各厂相距10至20公里,形成了军工地瞄生产基地。

其中,358厂是总装厂,位于镇平县石佛寺,第一厂名为“镇平高炮指挥镜厂”,第二厂名为“国营云光仪器厂”,这是国家在此建成的第一个军用精密光学仪器厂,生产过著名的华夏照相机以及珠江H801、百灵821、华夏821等光学照相机。

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3)

378厂,位于镇平县菩提寺,又称“国营川光仪器厂”,主要从事金工件加工,在当时是四个厂中效益最好的一个。

508厂,位于镇平县寺庄乡,又称国营星火仪器厂、国营中南光电仪器厂、河南中南光电仪器厂,后来改制为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有高炮指挥镜、高炮瞄准镜和其他光学零件。

548厂,位于南召县四棵树乡,又称中原机械厂,主要从事压铸、机加,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中原电梯,曾是我国十大名牌电梯。

如今,358厂、508厂、548厂等一些老工厂已是人去楼空,有的成为一片废墟。当年红火的生产场景,已经成为老职工们的一段珍贵回忆。

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4)

从深山搬入城市

50多年来,不管厂名如何变化,焦作人说起“平光”,都知道这是一家赫赫有名的军工企业。

2001年,焦作的258厂改制成公司,2010年被纳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平原光电没有像其他军工企业一样实行“军转民”,依然是一家生产军品的军工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河南的一些军工企业开始“军转民”,走出了一条“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新路子。

1985年,国家计委发文将豫西多个光学军工企业列入国家“七五”调迁计划。1987年10月,国家计委三线办批准508厂迁至南阳市,当年12月破土动工,这也拉开了从山区向城市转移的序幕。

到1994年间,358厂等四个光学企业先后从大山里搬出,358厂迁至信阳,其他厂都搬到南阳市区。

据悉,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因为这些光学军工企业经营困难,一些职工纷纷创业。如今,在南阳周边有几十家民营光学企业,主要从事望远镜、显微镜、小透镜等民用光学产品的生产。

坐落在南阳市区的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光学集团”),是在508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部署,2002年底至2005年1月,中光学集团先后*了原河南川光仪器厂(378厂)、中原机械厂(548厂)和广东卫国机械厂等多个工厂*后的有效资产,目前已形成了光电和机电两大类特色产品的生产格局。

石佛寺火葬场在什么地方,琉璃场火葬场在现在哪个位置(5)

辉煌与黯淡

不管这些军工企业是否“军转民”,一个事实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往昔无比辉煌的它们已渐渐黯淡下来。

1984年3月20日,河南省政府成立了河南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领导小组,河南“三线”调整改造工作序幕由此拉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河南省先后对39个项目进行了调整,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从山区迁出“三线”职工4万多人,一大批“三线”企事业单位通过调整改造脱颖而出。

数据显示,20多年来,河南省军转民品300多种,涉及近30个行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光学电子、民爆器材、感光器材等一大批重点优势产品。

如今,南召县的红阳厂(5103)、红宇厂(5104)、向东厂(5143)和东风厂(91)等军工企业,已经在南阳市区、社旗县等地建成民用产品生产线。红宇厂在中牟等地建厂,生产冷藏专用汽车。

一些没有搬迁的企业,也在转型升级。由生产炮弹引信的中南厂(5123厂)改制成的中南钻石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2010年6月,在济源531兵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原特钢,也已成功上市。

(图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传播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