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临床上通常称之为宫外孕,慢性盆腔炎症疾病等病因导致的输卵管积水、输卵管梗阻等病例的增多,可造成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部位,形成输卵管妊娠。异位妊娠早期可表现为一侧下腹突发性疼痛,随后疼痛可减轻〔1〕,但患者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内出血症状,相关病史询问可见其有明显的停经病史,而尿妊娠试验检测为阳性,但部分病例下腹痛症状不典型,同时部分病例异位妊娠发生流产型改变,输卵管破裂出血部位部分因血液凝固而发生自身性止血功能,减少了内出血量〔2 - 3〕。而腹腔内隐匿性出血难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低血容量性改变,导致临床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部分学者建议可以联合血清孕酮以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早期诊断异位妊娠〔4〕,本次临床研究重点关注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学价值,并对于其临床治疗指导价值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以本院收集的 128 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异位妊娠组,同期年龄等基础资料相似的 60 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 因停经、下腹疼痛、阴道出血等原因到本科就诊的妇女,经 B 超检查未发现宫内妊娠,明确诊断为异位妊娠的妇女; 在本科接受全程检查及治疗,治疗过程及结构具有详细的记录。排除标准: 合并妇科肿瘤的患者; 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既往有妇科手术病史的患者。异位妊娠组 128 例患者,年龄 22 ~ 38 岁,平均年龄 ( 27. 3 ± 4. 8) 岁,停经时间 28 ~ 65 d,平均停经时间 ( 45. 2 ± 9. 5) d,孕次 1 ~ 4 次,平均孕次( 2. 2 ± 0. 9) 次。对照组 60 例妇女,年龄 22 ~ 38 岁,平均年龄 ( 27. 6 ± 4. 4) 岁,停经时间 28 ~ 63 d,平均停经时间 ( 46. 1 ± 10. 4) d,孕次 1 ~ 4 次,平均孕次( 2. 4 ± 0. 8) 次。两组妊娠妇女的年龄、孕次及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1. 2 指标测量方法 相关指标的检测使用日本日立公司 IMMUNLIFE 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相关配套试剂为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取患者清晨血,分离血清,4 ℃保存待测。
1. 3 体格检查指标及实验室指标测量 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妊娠妇女第 4 周、5 周、6 周、7 周时刻的血清孕酮 ( P) 、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β - hCG)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以 P 是否≥15. 9 nmol 作为分层标准,将异位妊娠妇女分为 P≥15. 9 nmol /L ( 48例) 、P < 15. 9 nmol /L ( 80 例) ,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失败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治疗成功的标准: 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P、β - hCG 持续下降至正常,B 超检查提示包块显著缩小或消失,患者未发生内出血、腹痛等临床症状,治疗 1 ~ 4 周后患者的包块消失后月经逐步恢复;治疗失败: 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急腹症、生命体征等指标出现恶化,盆腔出现积液,附件包块未见缩小或增大,经过强化治疗 1 周,患者的 P、β - hCG 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或下降幅度 < 20% ,B 超检查提示附件包块存在。
1. 4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相关指征: 肝肾功能正常、白血病以及血小板计数正常、有生育愿望、阴道超声检测提示附件包块 < 3 cm、无持续性腹腔内出血指征;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甲氨蝶呤用量( 50 mg /m2) ,最大剂量不超过 70 mg /m2,肌肉注射,加用米非司酮,郑大二附院病房用量: 米非司酮 10mg,口服每日 3 次,连续服用 2 d,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
1. 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及统计在专业软件 SAS9. 0 软件包中处理,测定 P、β - hCG 指标采用 ( 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 0. 05 表示两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正常妊娠组妇女与异位妊娠组患者的血 β - hCG在不同孕周的比较 正常妊娠组妇女的血 β - hCG 水平在第 4 周、5 周、6 周及 7 周时均显著地高于异位妊娠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 1。
2. 2 正常妊娠组妇女与异位妊娠组患者的血 P 在不同孕周的比较 正常妊娠组妇女的血 P 水平在第 4 周、5 周、6 周及 7 周时均显著地高于异位妊娠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