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军工产业基础的高端机床,俄罗斯同样被西方卡了脖子
军工产业最基本的制造设备如果遭到影响,其后果必然更为严重。多年来,俄罗斯国内机床制造业已极为衰败,用于金属加工的机床八成来自进口。德国一直是俄罗斯高端机床的主要供应方,其次就是中国(约占两成),日本也在俄罗斯拿到了第五的销售排名座次。因此多年来,通晓上述国家语言的该行业技术人员在俄罗斯大受欢迎。
▲德国等国远程锁死机床程序,是俄罗斯军工最大的危机之一
冲突爆发后,德日等国在美国的重压下远程锁死了俄罗斯军工企业使用的机床的程序,因此俄罗斯还需要通过大量程序员从零开始的破解来暂缓燃眉之急,同时,相关零部件和技术资料输入的渠道也被卡死,俄罗斯数控车床、CNC加工中心和铣床产业自然蒙受巨大损失。由于俄罗斯缺乏机床产业链,也无法短期建立起来,因此这方面的损失程度几乎超过芯片!
失去西方技术助力后俄军会面临什么后果
不久前,俄军使用刚到货的伊朗见证者-136型自*无人机成功摧毁了多门乌军火炮,相信这样的战绩必然会让俄军高层对引入伊朗无人机的决策感到欣慰,毕竟时值乌军多线反攻而俄军屡屡败退之际,这样的战绩可谓深渊中难得的亮光。但俄罗斯军工从业者和科研人员看来,这也意味着俄罗斯遭到了无形的羞辱。
▲伊朗自*无人机迅速摧毁多门乌军火炮,却也让俄罗斯军工人颜面无光
电子产业越强,无人机技术就越发达。师承苏联的俄罗斯自上世纪末就不重视电子产业,一度只有数十家设计中心和少数企业存活,人才流动也很严重。2006年开始,俄罗斯试图振兴电子产业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子纳米技术中心;6年后,俄罗斯宣布其90纳米生产线开工,但直到2021年,俄罗斯芯片制造工艺依旧没有进步,以至于远落后世界平均水平。
▲电子产业的不足,也是俄罗斯军用无人机水平一直上不去的一个主要原因
俄军目前暴露了这样一些问题:高度缺乏精确制导武器使其对重要节点的打击精度/强度明显不足,空天军也要因此冒险超低空突防。通讯安全性/可靠性和战场整体监控效率严重不足,因此部队间配合脱节,军官屡屡被敌精确击*,乌军也常能成功偷袭俄军后方。莫斯科号罹难黑海、乌军海马斯火箭炮一直能打了就跑,也和俄军信息化水平的不足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