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康熙年间,高兆《观石录》中就曾介绍寿山石磨光术,文曰“石初刨,须琉球砺石磋之,既磋,磨以金阊官,磨竟,以水浸叶,纵横揩拭,无有遗痕。然后取麛平置几案,运石上,徐发其光。”文中详尽而贴切地描绘了寿山石磨光工艺,其材料之考究,工序之繁琐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贵为天谴瑰宝,但寿山石的质地、色泽只有经过打磨揩光之后才能得以充分表露,它是寿山石雕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寿山石雕区别于其他同类石雕的重要标志。
南朝寿山石雕猪
从出土的历代寿山石雕实物看,自南朝至两宋的石俑,均未经打磨揩光。元、明时期的石雕始行磨光,但工艺还比较简单、粗糙。清代以后寿山石雕进入帝王、宦官之门,成为文人墨客珍藏瑰宝,印章和文玩之类小巧雕品风靡一时,寿山石雕工艺进入成熟期,民间艺人开始讲究作品的磨光,力求使寿山石天生丽质,更加呈现灿烂夺目、流光溢彩,从而提高作品的视觉感受、审美品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