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晶锅
图片© / 网络
许多朋友都知道,《倚天屠龙记》之名源于两柄神兵,倚天剑和屠龙刀。“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推广语,多么叫人耳熟能详。
金庸另有一部中篇小说《鸳鸯刀》,两柄刀分名为“鸳刀”,“鸯刀”,均是削铁如泥的宝刀,书名同样以此而来。
同样是由利器为名,《碧血剑》就比较古怪,虽也以利器为名,书中却绝对找不到这柄剑。说剧中无利器,倒也大大的错了,我们都知道,剧中有一柄宝剑唤作“金蛇剑”,无坚不摧,夏雪宜和袁承志手持这柄利剑,那都是无往而不利。
《碧血剑》照理说叫“金蛇剑”较合适,“碧血剑”从何而看?
这个问题对于只看过影视作品的朋友来说,难免费解。
他们可能存在两个简单的猜想:
1、除了存在金蛇剑,确实还存在一柄碧血剑;
2、金蛇剑有另一个名字,就叫“碧血剑”。
比如,早年香港曾拍一部电影《碧血剑》,剧中既有金蛇剑,也有碧血剑。碧血剑为袁家至宝,在金蛇剑欲雄霸天下时突然现身,以正义之身,并灌以“见血升级”的神技,大败了邪恶的金蛇剑。
这个情节可谓突发奇想,不伦不类,与原著高尚的设定就有天壤之别。
欲找到碧血剑之名的含义,我们需先理解“碧血”二字:
碧血,指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烈士的血。语出《庄子·外物》:“ 苌弘死于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原著中,“碧血剑”三字连一块儿的情况是通篇不寻的。但我们可以从情节,作品所蕴含的大义中找寻到答案。
大体总结为三点。
1
剑显碧血,金蛇剑就是碧血剑
原文叙述:
“突然之间,全身凉飕飕地只感寒气逼人,只见那剑剑身金色,形状什奇,与先前所见的金蛇锥依稀相似,整柄剑就如一条金蛇蜿蜒盘曲,蛇尾弯成剑柄,蛇头则是剑尖,蛇舌伸出分叉,剑尖竟有左右两叉。那剑金光灿烂,握在手中颇为沉重,似是黄金混和了其他五金所铸,剑身上一道血痕,发出碧油油暗光,极是诡异。”
“观看良久,心中隐生惧意,寻思这一道碧绿的血痕,不知是何人身上的鲜血所化?是仁人义士,还是大奸大恶?又还是千百人的颈血所凝聚?”
金蛇剑剑身显现碧血,这是它与碧血剑的直接关联。
金蛇剑在小说中,情节的分量也极重。
金蛇剑原为五毒教镇教三宝之一,夏雪宜从中盗取,悟出神奇武功,借此将温家五老打得一败涂地。
在他之后,袁承志继承宝剑,学成武功,追随闯王,报父仇,承父志,金蛇剑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蛇剑以金蛇之身,碧血之光,在仁人义士手中,做着匡扶正义,打击异族的事业,说金蛇剑就是碧血剑,形象上,精神上,都是说得通的。
2
碧血为袁崇焕,剑为夏雪宜
这一说法较为艺术化。
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尽管性格刚强,能征善战,却忍辱负重,采取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议和方式戍边。
明末时期,辽东地区时常受到清兵的*扰。因清骑兵的先天性优势,和明兵的怯弱心,明兵大多不战而退,战事节节失利。
袁崇焕虽文官出身,却特别喜爱兵法,他常从戍边归乡的将领处了解边防实际情况,常怀准备戍边的志向。
后来,他主动请缨,在辽东战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知道,明兵的胜利全在于修筑防线,坚守鏖战,若两军正面对垒,明兵是绝无胜算可言的。
如此,一位满腔热血的战士,放下了身段,他力排众议,采用战术议和的方式换取时间,以巩固城池,加强练兵。
可是,刚抵御了一阵清兵的明政府目中无人,不仅不接受袁崇焕暂时议和的方略,反而坚决反对,摆出一副主对仆的架子来。
最后袁崇焕被崇祯*死,其中一宗大罪,便是他擅自与清兵议和,扫了大明之颜面。
“碧血”,忠诚烈士之血,袁崇焕为之牺牲,当然是碧血的代名词。
金蛇郎君夏雪宜,手持金蛇剑,横行江湖,其一生就如一把利剑。
夏雪宜命运悲苦,遭遇了亲眼见全家被屠戮后死而后生。他拿到秘籍,夺得宝剑,修炼武功,全靠自己的能力,虽手段未必道德,其才华着实天下难寻。
夏雪宜不仅智谋过人,武学上也是创新的大宗师,他的武功之高,温家五老直言胜过学成下山的袁承志。
袁承志破温家五老的五行阵,秘法来源于夏雪宜,最后在一对一中战胜玉真子,也靠的是他一击怪招。
袁承志虽为活人中的主角,其实他的人物塑造并非饱满,反而就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只是在继承袁崇焕和夏雪宜的遗志与武功。
金庸更像是,借袁承志的江湖路,展示袁崇焕与夏雪宜的意志与性情。
袁崇焕为碧血,夏雪宜为剑,这“碧血剑”比拟为袁夏二人,也未尝不可。
3
碧血丹心,烈士之心,以剑喻人
纵观小说全文,金庸这一句似乎是点题之句:
袁承志瞧着金蛇剑上的点点血迹,心想:“此剑今日*了不少鞑子兵,才不枉了这剑身上的隐隐碧血!”
读到这里,相信你对“碧血剑”三字的意义有了自己的理解,这是金庸本人唯一的解释。
金蛇剑,碧血点缀,行匡扶正义之事,三者结合,对“碧血剑”的理解似乎才是完整的。
但是,就如金庸先生在新序中写到的那样,每个人对于故事的理解都会不同,对于作者这句话的理解,我有自己的看法。
将“碧血剑”说成是三者之和,固然完全,却显得过于束手束脚,也不够直接。
金庸在《碧血剑》后续中做了一篇《袁崇焕评传》,边阐述袁崇焕生平事迹,边赞颂他高雅的个性。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日,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世,则屠龙*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
我认为,通篇小说表面上在写袁承志行走江湖的历程,实际上,大量讲述过去的故事说明,袁承志的存在,更是彰显袁崇焕的浩然正气,以及夏雪宜的凌厉个性的一个载体。
无坚不摧的金蛇剑是一柄利剑,而驱逐鞑虏,捍卫疆土,保我族群,何尝不是另一柄利剑?
或许,“碧血剑”的真意,正是几代人在袁崇焕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忠君爱国,凛然正气。
就如梅象征不惧苦寒之士,荷象征高洁之士一样。碧血剑,当然只是烈士之心,抗击外族的象征罢了。
---END---
©晶锅的武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