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运会采访张艺谋的记者,央视采访张艺谋谈冬奥开幕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2:43:33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李丽、姬烨、高萌、王楚捷)北京即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张艺谋也成为首位双奥开闭幕式总导演。

14年后与冬奥会结缘,张艺谋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首先表示荣幸和感谢,感谢国家强盛民族兴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第二次迎来奥运火种,他才能有执导双奥开闭幕式的人生机遇。

冬运会采访张艺谋的记者,央视采访张艺谋谈冬奥开幕式(1)

2021年10月28日,国家体育场夜景。这里将会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据张艺谋介绍,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时长不到100分钟,演员规模约3000人,与4个小时、15000人的2008年相比,真的不一样。如此简约,如何精彩?点火方式,如何震撼?经典在前,如何超越?这位年过古稀的知名导演一一解答。

一、谈主题:从2008的“我”到2022的“我们”

张艺谋介绍,开幕式大的主题与冬奥会口号一致——“一起向未来”。

具体来讲,他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和西方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希望通过一朵雪花来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但今天大家汇聚在北京,共同成为一朵璀璨的雪花,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理念,和‘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情感。”

冬运会采访张艺谋的记者,央视采访张艺谋谈冬奥开幕式(2)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正式发布。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2022年当然与2008年时的情形不同,张艺谋认为,2008年是第一次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当时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要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从29个‘大脚印’开始。”

而这一次的开幕式,将更立足于未来,更立足于“人类的、共同的”。因为无须再过多介绍自己,而是要说“我们一起为了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

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张艺谋表示,这背后当然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中国人自信心的提升。

二、谈规模:简约精彩 不用“人海战术”

2022年冬奥会的要求是“简约、安全、精彩”,开幕式也将以此为标准。

简约是打头的。首先是时长上的简约,张艺谋透露,2008年开幕式4个多小时,而这次不会超过100分钟。既是节俭办赛,也是考虑到冬天天气寒冷,观众和嘉宾都在露天,此外还有疫情防控的要求。

其次是人数上的简约。2008年开幕式有15000名演员,而这一次将会大幅度减少,演员约3000人,意味着不再依赖“人海战术”。

冬运会采访张艺谋的记者,央视采访张艺谋谈冬奥开幕式(3)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这是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在艺术表达上,张艺谋承认,如何做到又简约又精彩是最大挑战。“我们不再设定一个大规模文艺表演的框架,是要收,然后把文艺表演和仪式流程融在一起,而不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来区分。”

但简约不等于简单。他表示,将展现空灵、唯美、简约的现代艺术风范,传递冰雪晶莹剔透的浪漫感,另一种美学概念。“简约,就像我们拍武侠片,高手的一把剑,非常简单的一剑,带有千钧之力是吧?这就是简约有力量的一种体现。”

而从目前几次排练的情况看,他觉得“现在节奏还不错,一气呵成,像一部电影长度一样”。

三、谈点火:“奥运史上没有过”

点火有望成为2022冬奥会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2008年李宁的飞身点火已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画面。而这一次,张艺谋说:“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方式,是我们最大胆的一个设计和变革,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冬运会采访张艺谋的记者,央视采访张艺谋谈冬奥开幕式(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