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明实践常态长效发展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把握正确方向,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探索实践,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实际成效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深化探索实践
1、
坚持效果导向
各试点地方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经常与中央部署和群众需求对标对表,在问计于民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问需于民中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使工作不断从“破题”向“解题”推进。
2、
勇于开拓创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初衷是突破陈旧的思维、固有的模式,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按照尊重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便于群众接受的原则,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探索真正接地气、受欢迎、聚民心的工作方法。实践中,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别是在建设模式、内容方式、管理运行上不搞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坚决避免只挂牌不建设、重建设轻使用以及“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
3、
强力重点突破
各地要针对城乡区域的差异和特点,用好资源优势,把握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在思想引领、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群众工作以及文化活动等方面不断深化拓展,靶向施策、重点突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新平台。
二、严格考核监督
1、
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督促引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 (市、区、旗)党委*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是否增强主体责任、深入研究、亲自协调职责列入考核体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重视中心建设,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对在中心建设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选树褒扬、优先使用,激励广大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2、
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
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对在文明实践工作中占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情况、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推进群众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采取考评与自查相结合、口头及书面汇报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3、
探索工作量化评估督导考核
各级探索制定工作量化指标和测评体系,定期开展工作量化评估,从组织领导、机构编制、经费保障、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活动成效、特色工作等方面评估文明实践工作效果。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引入第三方测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基层群众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汇总群众实际需求和工作建议。
三、做好宣传推广
1、
不断总结经验
各地要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围绕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整合资源平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立运行机制、设立检查评估体系、政策支持保障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低成本可持续的经验做法。
2、
加强工作交流
运用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擂台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交流学习互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拓展。对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给予重点支持,每年选树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典型及时宣传推广。
3、
营造浓厚氛围
积极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作用,及时对相关先进典型和工作亮点进行跟踪报道。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制作微课程、微故事、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主题作品,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来源:文字整理来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