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复原图(来源网络)
近日,据美国媒体报道,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有专家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沉船残骸将在几十年内完全消失,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力量。那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钢铁怪兽——远洋巨轮沉入海底后会经历什么吧。
泰坦尼克号俯瞰图
图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版《华夏地理》杂志推出的《泰坦尼克号百年纪念专辑》所公布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细节
海洋腐蚀环境通常分为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泥区五个腐蚀区带。而沉船主要被腐蚀的环境为海水全浸区和海泥区,多数沉船会因为重力的原因一头栽入海泥中,身处两种海洋腐蚀环境的交界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钢铁巨兽会在短短百年的时间中腐蚀殆尽。
海水腐蚀原理(图源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海水腐蚀
沉船在海底面临的最为普遍的腐蚀即为海水腐蚀,海水腐蚀受到溶解氧的含量、含盐量、海水的PH值、流速、温度等等因素的影响,而深海环境中海水对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合金与海水间的电化学反应。
海水与海泥交界处对金属的腐蚀作用(图源网络)
在泰坦尼克的时代,多数巨轮采用的主要材料仍为钢铁,即简单的铁合金。而这种钢铁的腐蚀速度受溶解氧的影响,即使在5000m以上的深海中溶解氧都足以导致腐蚀的发生。而在深海中低碳钢受腐蚀形成的主要锈层是羟基氧化铁(FeOOH),这种产物并不能形成保护膜,反而会导致腐蚀产物形成疏松多孔的质地加剧反应的发生。
另外,泰坦尼克号沉船位置在纽芬兰岛以东约610公里处,虽然身处3800多米的深海,但是强劲的洋流仍然加剧了它的消失。
北大西洋暖流被誉为全世界最为有利的洋流,它为墨西哥湾带来温暖,让摩尔曼斯克港称为不冻港,虽然表面上来看,它的影响深度最多只有1000m,但是却造就了深海的温盐输送带。
北大西洋的部分冷水团在深层以西边界流的形式向南流去,进入南极后变为绕极地急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后转为上升流,从而加入表层洋流再次汇入北大西洋。而这一过程,也使得海底的盐度、温度发生着明显的改变,虽然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仅有该循环周期的十分之一,但是这一输送带对泰坦尼克号的消失却起了不小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