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就明确,将统筹推进临空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如今,这一工作进展如何?6月17日,记者获悉,目前,合肥市已编制了《合肥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初稿)》,正在征求相关市、相关单位意见。
省级部门协调支持临空示范区申报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于2013年9月启动建设,2014年6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2019年,省委、省政府审定通过了《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规划范围约805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境内452平方公里,淮南境内353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将围绕“长三角区域门户枢纽、科创型临空产业集聚区、国际生态宜居精英航城”的定位,加快推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建设,统筹推进临空产业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安徽省人大代表翟晓文表示,临空经济示范区正日益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成都、长沙、贵阳、杭州、宁波、西安、南京等临空经济示范区已经先后获批。
今年初,翟晓文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了支持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申报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议。“示范区申报涵盖规划、土地、财政、环保等多个专项工作,并需与淮南市及相关省直部门对接,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协调支持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申报工作。”
空港示范区
已具备申报基本条件
临空经济区是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安徽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表示,按照相关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的相关规定,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应满足多个条件。
一方面,符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要求,且设立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同时,所在地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应在10万吨以上或年客流量1000万人次以上。
另外,所在地机场周边现有产业园区基础良好、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临空指向性强,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完善,有利于承接与集聚发展相关产业。
近年来,省直相关部门及合肥市、淮南市协同推进新桥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建设,统筹推进临空产业发展。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11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98万吨;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2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71万吨;2020年,受疫情影响完成旅客吞吐量859.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77万吨。
合肥空港示范区内长鑫存储正式量产,集成电路产业园落地配套企业达20家,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已经在今年5月开工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机场二期、空港国际小镇一期全面开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认为,目前,合肥空港示范区已具备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示范区总体方案(初稿)正在完善
目前,合肥市已经将申创国家级合肥临空经济示范区列入合肥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在制定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中,对空港示范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核心产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岗位补贴。
此前,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还赴合肥市调研了空港示范区建设情况,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衔接,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协助合肥市做好有关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已编制了《合肥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初稿)》,正在征求相关市、相关单位意见。
下一步,待修改完善后的《合肥市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上报省政府后,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省政府要求,会同省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航等单位,认真准备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一致的有关说明、机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节能评估文件等材料。
之后,还将及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民航局汇报,积极推动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