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区里的网球俱乐部
对于这种快速的变化,小区里荷兰居民并没有感到任何困扰。据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称,除了更经常说英语,荷兰的居民们对此没有任何更多的看法。这些高学历的外国移民从不制造任何麻烦,这里很少有犯罪、没有破坏公共财产的事情、也没有骑摩托乱窜的游荡少年。大家各过各的生活,和平共处。当然,这些人也很少在外面,只有晚饭后会见到中国人和韩国人在小区里散散步,他们会友好地回应当地居民的招呼。
▲ 安静的梅尔霍芬
多元但不融合
然而,尽管有这么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住在一个小区里,但这里并没有成为人们想象中的文化大熔炉。这些外国高技术移民更像是小区的使用者而非是居民,虽然他们能很容易地找到附近各种生活中所需的公共设施,但是他们却和小区里的荷兰人接触有限,和来自不同国家的邻居也几乎没有交道。
文章采访了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印度技术移民家庭,他们特意把小儿子送到当地的荷兰学校和体育俱乐部,这样能对他融入荷兰社会有好处。但据这家的男主人说,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才来荷兰,会比较困难,由于语言的关系只能去国际学校。因此,早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用私家车或出租车送去国际学校的孩子。
▲ 住在梅尔霍芬的印度高技术移民家庭
这位男主人还说,这里的移民大多来自家庭文化浓厚的国家,很多人希望能把家人接过来一起住,比如中国人就很希望能接父母过来常住,但现行的政策不允许。由于这里的外国移民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份高挑战性的工作而来,所以白天基本上都是出去工作,因此白天的小区里空无一人,显得颇为荒凉。
▲ 白天小区里空无一人
两万名待在家里的高学历女性
尽管这是荷兰新兴小区常见的现象,但是原本梅尔霍芬能够更加有生气一些,毕竟这里很多高技术移民的妻子白天都呆在家里。据这位印度技术移民称,在埃因霍温有2万名高学历的妇女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待在家里。因为埃因霍温是一个技术型城市,对于那些不是理工背景的移民配偶来说,在这里很难找到工作。
文中采访的一位中国移民配偶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她搬来梅尔霍芬两年了,通过当地的一个“外籍专家配偶项目”的帮助,在一家孵化高技术初创企业的机构找到了工作。她说:“女人们跟着丈夫来到这里。但对她们来说,并不容易。”
尽管有这么多外籍妇女待在家中,但她们很少自己主动去结识新朋友。据这位中国女移民称,梅尔霍芬的人都各忙各,她们忙着生孩子,忙着工作,忙着家庭,如果一个活动没有直接的好处,她们就不会去参加。比如她们会去上荷兰语课,但是不会花时间去参加一个烧烤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