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150多年,中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年的朝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9:26:55

唐帝国和周边国家

二、重整禁军,巩固内部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的平定过程中,朔方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在平叛时,朝廷就曾多次派遣宦官前往军中干预指挥,致使其惨败。

当然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皇帝这样的做法似乎有点不仗义,人家替你平叛,你不仅不信任,反而还时不时摆人家一道,真是昏庸。但其实,如果我们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为何呢?

因为此时无论是李光弼也好,还是郭子仪也罢,都是一个个手握重兵的大将,他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安禄山或史思明呢?如果不加以制约,倘若他们调转矛头,那岂不是又得重新经历一场战争?

然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朝廷要么派遣宦官前往干预指挥,要么就干脆不设立主将。比如在九节度使邺城会战中,唐王朝几乎调集了朝廷的所有精锐之师,但可笑的是,这样一支无比凶悍的部队,竟然没有主帅。而没有主帅的军队,跟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什么区别,所以致使各军无法协同作战而溃败。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150多年,中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年的朝代(5)

反观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唐王朝的大批精锐部队只效忠于将领而非朝廷,故而才导致该事变。

因此在安史之乱后,皇帝也自然很清楚这一节的重要性,所以在对待朔方军时才会展现出这样的态度。再者来说,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都是朔方军的杰出领袖,在军中影响极深,这也让肃宗、代宗两位皇帝不得不防!

为此,朝廷方面还以更好的分区防御为由,不断在原朔方军的辖区内设立新的军镇,并分别以朔方军各将领出任节度使。至于郭子仪、李光弼这两员大将,则只能将他们从一线撤下来。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150多年,中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年的朝代(6)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朔方军的直接叛乱,但随着这两位领袖的下台,朔方军各将领之间的矛盾便显现了出来。然而这样的不和谐,就导致了两次严重的危机:一次发生在公元764年,仆固怀恩叛唐致使吐蕃军攻占长安;另外一次则是发生在公元784年,李怀光叛唐导致唐德宗流亡汉中。

说来也算巧合,这两人叛唐的原因几乎是一样的,那就是被朝中宦官或权臣陷害,受到了同级将领的排挤,是被形势所逼的。

虽说这其中的细节不甚明了,但皇帝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用一个节度使的军队,去平息另外一个节度使的叛乱,是非常不可靠,且不安全的;想要真正的做到把稳,皇帝手中就必须有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敢战的威武之师。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唐朝的皇帝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强大的“禁军”。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150多年,中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年的朝代(7)

当然,禁军从唐朝开国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的禁军部队跟安史之乱后的禁军部队不太一样罢了。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的禁军有两种系统:一种是沿袭北周和隋朝以来的府兵制的基本制度所设立的“十二卫”;一种则是唐高祖李渊在晋阳起兵时抽调选拔的“元从禁军”,到玄宗时期则为“龙武军”。

这些老牌的禁军虽然名字听上去威武霸气,但却没啥用,战斗力极差。而相比之下的新式禁军“神策军”就不一样了。这是一支盛唐时期在唐朝与吐蕃边界担任边防任务的部队,后来被朝廷调回来参与平叛,立下了赫赫战功。

比如当时吐蕃攻破长安后,逃亡的代宗正是由于神策军的护卫,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这支军队特别受到皇帝的喜爱,并视之为国之柱石。

在朔方军被逐渐分化的同时,神策军得到了很好的扩编,人数一度达到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这支军队不仅担负着守卫都城的职责,同时还担负着讨伐叛乱和抵御外敌的神圣使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之所以还能维持150年,跟内部军事格局的重构是分不开的。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能延续150多年,中国唯一一个超过300年的朝代(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