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为什么大投入出来的5G在体验上和4G差别不大,因为点错了科技树,把升级方向放在了不重要的技术指标上。
很多人说,现在的5G之所以没啥感觉,是因为速度还不够快,等未来速度达到多少多少的时候,5G就可以大显神威了。
这种想法,完全搞错了现实需求。
移动互联网的瓶颈,早就不是“更快的速度”了啊。
拿汽车举例子,在早期阶段,把汽车的最高速度从20提到50,从50提到100,再从100提到200,这都是有意义的。
但民用汽车的最高速度到了200以后,再投入大量资源,把民用汽车的速度上限继续往上提,开发出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0km/h的汽车,有啥意义?
这个时候,汽车厂商的研发方向是:节能、安全、舒适和功能提升。不会再有哪个憨憨车厂琢磨着开发出一款“更快”的汽车来打动消费者的。
数字移动通信,从2G一路升级到4G,核心指标确实是带宽的提升,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那就是,带宽是衡量移动通信技术的唯一指标。线性外推思维,导致在研发上不计一切代价的提升速度。然后,到5G这里,终于吃了瘪。
需求端发现,更快的速度,对我来说是个伪需求。真需求是啥?是在带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稳定性,同时能耗更低、覆盖更广,让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更低。
可惜的是,5G,完全和上述需求背道而驰了。而当大家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几千亿的投资下去了……
有朋友说:我现在连打开图片多的新闻网页都费劲,说明网速不够快。所以,提高网速很有必要,我们应该建5G。
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因为流畅打开图片在3G的技术条件下就足够了。你打开图片不够快,完全不需要建5G,而是应该把现有4G网络好好完善。
这就好比你开着一辆奥迪堵在高速公路上,时速只有可怜的20km/h。这时,你觉得你换一辆可以开到350km/h的F1,能解决问题么。
很多人提到研发和探索的价值和代价。我非常认同。中国以前是跟随战略,俗话说摸着鹰酱过河。鹰酱用着好的,我们跟着搞,只要研发成功,直接用起来便是。
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发居然一不小心走到鹰酱前面去了。这时候就会有试错成本了。
我的态度很明确:研发过程中的试错成本不可避免,也并非毫无价值。就算点错了科技树或者最后发现,此路不通,都不是啥大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但量产,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因为,研发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研发本身,而量产的价值却是最终的使用,而且量产占用的资源太大,比研发高太多。
我们可以在研发过程中走弯路试错,研发失败。但如果量产后才发现错了,生产了大量无价值的产品,那代价就太大了
有人说,新应用的出现需要时间,3G/4G时代的新应用也不是很快出现的。
我拿一个典型的4G应用举例子,视频直播。
2013年12月,中国发放4G牌照。
直播行业的映客,2015年5月产品上线,当年就有1900万的盈利,到2015年底,月活用户达1000万,第二年2016年收入做到43亿,利润5.7亿。
换句话说,4G牌照发放正好两年的时候,视频直播这个赛道,光一家公司的月活数已经可以做到1000万了。
2016年10月,4G牌照发放不到三年的时候,映客的月活跃用户数到了3000万人,注册用户数超过1亿。
而5G牌照2019年6月发放,到今天也快3年,属于5G的应用在哪?还要等多久?
最后补充一个专家的发言,供大家参考:
5G被政治化了,能力也被夸大了。“我有次参加一个5G会议,我这个搞了10年5G的人也听不懂他们讲的5G。后来发现,大家谈的是5G时代,而不是5G。”
该专家认为,4G向5G的演进,与3G向4G的演进,没有太多的区别。5G当然会比4G好,但没有现在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
比如没有5G和5.5G,汽车能不能实现自动驾驶?该专家认为,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就要实现自主的自动驾驶。就像正常人,可以不依赖外界自己操控。如果车必须依赖5G和5.5G才能自动驾驶,那么网络断掉之后怎么办,对运营商的要求也非常高,不太现实。
”当然有了5G和5.5G对于实现自动驾驶更好,但更多是辅助。”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