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端庄的雁尾
在《乙瑛碑》上的这种端庄的雁尾是东汉隶书的典型雁尾形态,在许多汉碑中都经常出现,如《张迁碑》《朝侯小子碑》等。此雁尾端庄凝重,饱满大方,堂堂正正,不激不厉,不温不火,遒劲中含蕴藉,刚健中见敦厚,既有庄严而雍容的气派,又给人以宁静、安详和稳定的感觉。书写时要饱满迟涩,切忌臃肿乏力。如“成、玉”字。
六、笨拙的雁尾
这种雁尾多向上翘出,生硬苍古,转折处笔方而势古。《张迁碑》多此意。书写时宜小笔捻毫,粗短的直线显得强有力而又迟钝、粗笨、稚气。如“去、孝”字。
七、敦厚的雁尾
这种雁尾一般都已改造成直线而略具弧势,雁尾的部分也由圆融敛锋渐变为齐平的方笔,丰满雍容,不肆不拘,含和闲雅,赏心悦目。书写时伸缩自如,适可而止。这正是汉文化表现出的包容性、含蓄性的反应,体现了汉文化“博大兼容”的特点。如“来、家”字。
八、突变的雁尾
汉隶雁尾多渐变,虽有粗细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大。也有突变的雁尾,只是不多见。由于突变产生的粗细反差,带给观者的是跌宕起伏,在众多的平和、含蓄和朴实之中,起到了调解的作用,形成了活泼奔放以至怪诞奇谲的浪漫风格。这种雁尾在《史晨碑》中多有出现。如“给、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