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淮南市以“一体化、高质量”为主题,举办首届转型发展大会,探讨、实践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会上,淮南市政府与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签订了淮南·闵行科创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淮南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地全方位对标沪苏浙,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各方面各领域交流交往、务实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
强化基础支撑,加强互联互通
交通是开放发展的经脉。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领域、也是基础支撑。
我市坚持交通先行,着眼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全面谋划、推进一批交通项目,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
促进区域铁路建设。目前已形成“一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合计高铁运营里程77.7公里。合新六城际铁路正深化可研,合肥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已纳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已获省发改委批复。启动了合淮市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已形成“二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合周高速寿县段加快推进,启动G3京台高速西绕线、G36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S17合蚌高速淮南联络线等3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构建“三纵三横”高速路网。
推进水运工程建设。凤台新港综合码头完成项目可研、立项、航道影响评价和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等前期工作,大通珍珠综合码头正在做开工准备工作,持续推进中铁中房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项目建设,中安联合茨淮新河码头建成投运。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建设顺利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在省引江济淮集团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区域合作
2020年10月,淮南市政府与上海市闵行区政府建立友好市区,在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合作、教育卫生合作、绿色农产品合作、人才交流培训、党建交流合作等七大领域,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战略合作。
近两年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往来愈加密切,合作领域持续拓展。市政府与上海安徽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上海安徽商会走进淮南投资考察活动,邀请40名商会企业家来淮考察投资。我市两县六区分别与沪苏浙地区有关县市等签订友好城区协议,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两级与沪苏浙城区合作全覆盖。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市坚持把园区合作共建作为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来打造,制定《支持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方案》,淮南高新区入选首批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与上海莘庄工业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在首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约。淮南经开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凤台经开区、毛集经开区分别与浙江杭州萧山经开区、江苏常州滨江经开区、江苏仪征经开区、浙江金华永康市经开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探索“飞地”合作模式、强化产业合作、促进企业对接、互派人员交流、加强经验学习、建立会商制度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多方联动,实现协同共赢发展。
我市各部门主动对接,务实高效合作。市公管局与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市产发集团与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签订合作协议并积极推进淮南上海科创中心项目;市教体局与江苏溧阳开展名师交流活动;万泰电子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新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的永磁同步电机研发项目获认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人才既是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交流的桥梁纽带。淮南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出台人才强市20条、《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工作方案〉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指导规范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才工作合作;在上海设立长三角人才工作站,主动借鉴长三角地区在人才规则、标准、治理等方面改革创新经验,积极承接高端人才资源和创新要素外溢。
深化结对共建,融通协调发展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8个长三角先发地区市(区)结对帮扶安徽省8个市,其中,上海市闵行区对口帮扶淮南市。
这标志着继淮南市与上海市闵行区建立友好市区后,两地的牵手合作上升到国家层面,淮南和闵行的发展,站在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新的起点上,进入了高质量全方位合作发展的新阶段。
“闵行区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智慧化程度很高,实现了‘一网管全城’。”我市首批选派赴闵行区跟班学习的市城管局干部张丙祥举例介绍,像闵行区梅陇镇,智慧化城市管理网络,辅之以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组成的自治力量,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组成共治力量,市场所、综治办、安监所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动力量,在群众最需要、矛盾最集中的社会治理前沿一线,实现人机互动,高效处置。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闵行区跟班学习,是淮南全面融入长三角、促进观念更新的具体举措。目前,市委组织部已经从市直机关单位、县区(园区)分2批选派22名年轻干部赴闵行区跟班学习,从思想观念、思路方法、工作作风等各方面对标学习,在思想观念上与长三角先发地区同频共振,有力推动了两地合作向纵深发展。
近两年来,我市与闵行区加大合作力度,建立了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从战略协同、产业协作、开放互联、服务共享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各领域交流遍地开花、齐头并进。淮南组建了上海闵行招商队,驻点闵行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梳理引进产业链所需要项目和企业。
我市与闵行区两地招商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导两地重点行业商协会交流互动,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两地教育部门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学校结对共建,优化职业人才服务模式;两地农业农村部门搭建绿色农产品供需对接桥梁,打造产业链和供应链;两地数据资源部门签订“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异地受理联办和“跨省通办”事项自助办理......
目前,我市从闵行区招引的项目上,已有超薄玻璃柔性屏材料、OLED可穿戴柔性屏等8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总投资达12亿元;同时,我市在闵行区设立了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将淮南牛肉汤、粉丝、豆腐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打进上海市场。
聚力“双招双引”,承接产业转移
我市充分发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区位优势,立足产业基础,聚力“双招双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今年4月12日上午,在市政务中心A座六楼二号会议室,运用“云端”技术架起网络桥梁,透过一块大屏幕,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上海英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云端签约。
彼时,受到疫情影响,线下交流一度中断受阻,通过“云签约”形式,总投资20亿元的英众智能电子终端产业园项目顺利落户淮南高新区,将建设一个中高端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生产基地,进一步助力淮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上海英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来淮投资兴业,是我市加大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又一重要成果。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新签约沪苏浙地区项目103个,总投资345.48亿元;新开工建设沪苏浙地区项目64个,总投资142.08亿元。
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高端资源要素的聚集地,也是项目招商的重要阵地。我市实行市级领导“挂帅”、市直单位捆绑、统分结合的全员招商制度,新组建11个市招商团,在上海、苏州、杭州设立了驻点招商组,县区(园区)分别组建驻沪苏浙招商组共33个。举办了中国·淮南长三角(上海)招商恳谈活动,邀请长三角地区企业家50多名,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33.26亿元。去年以来,相继签约智能舒适家居全业态项目、中南高科·新桥智能制造产业园、超翔新能源充电桩安徽生产基地等一批项目。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也是融入长三角的主攻方向。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项目谋划,编制了总投资2800亿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库,其中凤台县循环经济产业园、淮南高新区“双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等12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库。凤台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4个项目获得2021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1亿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政策机遇,安徽嘉玺新材料、云谷大数据产业园、云上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项目落户淮南,助力淮南高质量发展。
风从东方来,潮涌长三角。“十四五”全面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淮南把握时与势,强筋壮骨、借梯登高,奋力书写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的“淮南篇章”。
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