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ONU 尽量安装在用户终端智能盒内,入户光缆直接终端在盒内以加强对光纤接头的保护。对于实施FTTO 的写字楼,或竞争需要的楼宇,可以设置光纤信息面板进行入户光缆终端,需要开通业务时再通过尾纤跳至ONU。
e) 光分路器
光分路器(光纤分路器),也称为“非波长选择性光分支器件”,用于实现特定波段光信号的功率分路及再分配功能的光纤器件。
光分路器可以作为独立的器件在OLT 节点、光分配点、用户接入点使用,也可以置于其他局端配线设施、光分配点和用户接入点设施内(一体化设计或可插拔式)使用。
3)光分路器部署光分路器分类
光分路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光无源器件厂家利用传统的拉锥耦合器工艺生产的熔融拉锥式(FBT)光分路器。另一种是基于光学集成技术生产的平面光波导(PLC)分路器。熔融拉锥型分路器和平面光波导分路器的比较如下所示。
光分路器宜选用平面光波导型器件,在低分路比(1×4及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熔融拉锥型器件。
低温工作环境下推荐使用平面波导型光分路器,不推荐使用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
当由于ONU传输距离不同而对光功率分配有特殊需求时,ODN中可采用非均分光的光分路器,此时应选用熔融拉锥型光分路器。
分光器部署和分光方式比较
PON网络宜采用一级分光,尽量不超过两级分光。光分路器可适当分散设置,以便尽量靠近用户。分光点应进一步靠近用户,设于楼宇交接箱内
一次分光集中放置一次分光分散放置二次分光网络结构与维护管理每条链路只有一个分光点; 链路衰耗较小; 分光一致性上更容易控制; 一级分光在物理链路上相对简单,更为可靠; 从光网络管理的角度上来讲,集中的分光点对维护和故障检测较简单。每条链路只有一个分光点; 链路衰耗较小; 分光一致性上更容易控制; 一级分光在物理链路上相对简单,更为可靠; 从光网络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分光点分散对维护和故障检测较困难。第二级分光,链路上需要维护的点较多 链路衰耗较大; 分光一致性上不容易控制; 物理链路上更多的连接点,故障点多; 从光网络管理的角度上来讲,分光点分散对维护和故障检测较困难。
OLT PON口利用率入户光纤直接集中于光纤分配点; 一个PON 端口可覆盖的范围最大,PON端口可以根据接入用户数增加而逐步扩容。分光点位于楼道内或外线光纤分配点;PON 端口覆盖范围最小,利用率最低二级分光位于楼道内入户光纤分配点;PON 端口覆盖范围较大(第一级), 但第二级分光器覆盖范围小,因此利用率相对较低。
PON口及分光器利用率与用户实装率关系关系不大,最经济关系最高,最浪费关系居中光缆投资稍大 馈线、入户光缆与其它方式相当 配线光缆投资稍大,但配线长度较短小 配线光缆投资小小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分光比,降低光缆投资
4.5.3光缆规划(1)核心层光缆可采用环形、网状网结构,尽量利旧现有光缆资源,GE及以上IP业务颗粒原则上采用IP over WDM方式承载。新建系统时一对光纤承载带宽不应低于10GE。
(2)汇聚层光缆应采用环形结构,尽量利旧现有光缆资源,可根据光缆长度、纤芯资源情况和业务需求等因素,原则上采用光纤方式承载,随着城域数据设备下沉至汇聚层,也可采用IP over WDM方式承载。新建系统时一对光纤承载带宽不应低于10GE。
(3)汇聚节点至基站光缆为主干接入光缆,应以环形结构为主,在地理条件和光纤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也可采用链形结构。主干接入光缆应根据用户规模合理设置芯数,原则上新建系统一对芯光纤承载带宽不应低于1G。
(4)基站至各类客户段光缆为末端接入光缆,可灵活采用环形、链形、星形,根据客户分布及业务需求,按需规划光缆芯数。
4.5.4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节点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应合理设置一到两个综合业务接入点,若干分纤点。
1)综合业务接入点:作为综合业务接入区内业务汇聚中心点,应尽量与城域传送网汇聚节点合设,并优先选择自有产权或长期租用机房。
综合业务接入点是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的交汇点,是光纤物理网的基础,也是全业务接入区的中心。通过设置的ODF进行主干和配线的跳接
2)分纤点:大楼、小区、配线间、无线基站等用户端ODF架(盒)的位置称为全业务接入区的分纤点。根据需求合理设置分纤点,原则上应设在基站内,进行基站室内分纤,综合考虑网络安全性、建设成本及维护便利性等因素,也可在基站附近进行室内、室外分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