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国核城大门。
陪同我们的小伙子也是一位“核三代”,他说领导讲了,让他上午全程陪同。我告诉他,拍照很麻烦的,耗时间,你先干别的事情吧,有事打电话。小伙子挺实在,他说那我就吃碗拉面去,我摆摆手。
陪同我们的小伙子告诉我,说他是在这儿长大的。他讲,听说全国像这样的*塑像不多了,只有七八座。我看了看他,估计他的年龄只有眼前这尊像的一半大。听我说完,他瞪大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跟他交谈爽快,有收获。包括昨天晚上在嘉峪关一起吃饭的主人中也有两位“核三代”,他们率直、坦然、阳光、有激情,言谈之中透着一种肩负使命的担当,但他们也说,现在的404需要低调,低调行事。我还发现,这些“核三代”都讲普通话,没有掺杂一点西北口音,叹为观止!可见当年“十万人之城”绝非虚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定是四面八方的口音,只有讲普通话大家才能听得懂,听得明白,三代人下来,核城的口音就变成普通话了!
当年这里是实现“举全国之力,造出原子弹”的地方。
记得一位“核三代”这样说过:是我爷爷和父亲那两代人种树、挖渠、盖楼、造出了原子弹。
【05】地 点:甘肃中国核城。
地理坐标:北纬40°10′25" 东经97°16′29"
塑像朝向:南
拍摄时间:2021年7月21日
塑像前有镌刻:
*塑像简介
*(1893.12.26-1976.9.9)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
一九六八年四月,四〇四厂党委成立“敬建*塑像办公室”。在全厂范围内调集尖端专业技术人员、艺术工作者进行筹备、调研、设计,千余名职工投身于*塑像工程建设,从筹备到竣工,仅用了八个月时间,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塑像落成。
该塑像原型由中国人民海军政治部创作,塑像高七点一米,寓意中国共产党“七一”诞生纪念日;基座高五点一六米,寓意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总高度为十二点二六米,寓意*生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历经半个多世纪,完整地把当年撰写的碑文放在这里,绝无仅有!这让我对404人肃然起敬。一些记叙保留至今,坦然阳光之下,需要有对历史的敬畏和自我强大的勇气。
从找到的历史照片上看,底座正面至少有三四次变化。主人告诉我,他们经常清洁塑像,底座也进行过多次维修。
这尊像与北京海军大院那尊的形态、体量完全一样,只是海军大院是汉白玉的,这一尊应该是混凝土的。这种形态的早期*塑像现存至少23尊,属比较多的,但不是最多的。
塑像后面的建筑是当年的职工俱乐部,现在是中核四〇四展馆。
【06】找到最佳拍摄位置之后,抬头望着不断翻滚着的浓云,心里祈祷,给我一分钟,就一分钟,哪怕20秒也行,我就要一两张片子 ……
我夫人言中,我的运气真是不错!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挣扎出来,送出一束柔和的光线,将将把小广场罩住,时间很短,不到1分钟,或许更短。我抓住了时机。
换了个机位,再等,无果。一个上午,就这么一次机会,知足了!
【07】*塑像坐落在生活区的中间,一条主干线的丁字路口上。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过往车辆人员不多,红绿灯很慢,大家自觉。一切都显得安安静静,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