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潜丸不适合哪些人吃,虎潜丸适合哪些人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20:29:12

1. 四君子汤

【方解】君药: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佐药: 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使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四君子:“参苓术草”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四君子汤与理中丸比较,两方均用人参、白术、炙甘草以补益中气,仅一药之别,而功能相异。

四君子汤配茯苓,功用以益气健脾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证;

理中丸用干姜,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加减应用】1.异功散 四君子汤加陈皮、生姜、大枣。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2.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大枣、生姜。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3.香砂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砂仁、木香、陈皮、半夏、生姜。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2. 参苓白术散

【用法】上为细末。枣汤调下。

【方解】君药: 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

臣药: 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

佐药: 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

佐使: 桔梗---①宣肺利气,②通调水道,③又能载药上行,④培土生金

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用药鉴别】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

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

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3. 补中益气汤

【方解】君药: 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药: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佐药: 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佐使: 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

《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

使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治疗气虚发热,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火”。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体现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4. 玉屏风散

【用法】大枣煎汤送服

【方解】君药: 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

臣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 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

佐药: 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 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

【配伍特点】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玉屏风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

玉屏风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玉屏风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

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5. 完带汤

【方解】君药: 白术、山药---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

臣药: 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脶之力

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

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

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

佐药: 陈皮---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

柴胡、芥穗---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

使药: 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配伍特点】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证要点。

6. 四物汤

【方解】君药: 熟地---甘温味厚质润,人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

臣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良药,兼具活血作用,且为养血调经要药

佐药: 白芍---养血益阴

川芎---活血行气。

【配伍特点】以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成为补血调血之良方。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是从《金匮要略》中的芎归胶艾汤减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四药配伍,共奏补血调血之功。

【加减应用】1.桃红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功用:养血活血。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而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2.胶艾汤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

7. 生脉散

【方解】君药: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

臣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

佐药: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

【配伍特点】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辨证要点。

《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8. 当归补血汤

【方解】君药: 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 (黄芪当归比例 5:1)

其义有二:①本方证为阴血亏虚,以致阳气欲浮越散亡,此时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②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臣药: 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配伍特点】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李东垣“甘温除热”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赤外,以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当归补血汤的热为血虚的热,补中益气汤的热为气虚的热。

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取其益气养血而退热。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用本方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有利于生肌收口。

阴虚发热证忌用。

【用药鉴别】《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故本方应与白虎汤加以区别。

白虎汤证是因于外感,热盛于内,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

因此,白虎汤证大渴而喜冷饮,身大热而大汗出,脉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

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9. 归脾汤

【方解】1.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

2.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

3.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4.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5.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

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

归脾汤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10. 炙甘草汤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方解】君药: 生地黄(一斤)---滋阴养 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臣药: 炙甘草(四两)、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

阿胶、麦冬、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

佐药: 桂枝、生姜(三两)---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使药: 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

【配伍特点】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应用以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

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温补,阴虚肺燥较著或兼内热者不宜;

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敛的五味子,标本兼顾,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汤,且偏于清补,临证之时可斟酌选用。

11. 六味地黄丸

【方解】君药: 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药: 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

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 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

佐药: 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

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

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 三药称为“三泻”

【配伍特点】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

【加减应用】1.知柏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 功用: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2.杞菊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3.麦味地黄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4.都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肺肾两虚证。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

12. 内补黄芪汤

【方解】1.本方所治诸证,皆由气血两亏所致。故仿十全大补汤为本方组成方法,意在气血双补,阴阳并调,

人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去白术以补气补脾;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汤养血补肝;

黄芪、肉桂---益气助阳,可收阳生阴长之效;

麦冬---养心除烦,护阴以配阳;

远志---①宁心安神,②“长肌肉…治一切痈疽”

【配伍特点】诸药配合,共使气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疮口收敛。

13. 泰山磐石散

【用法】食远服。

【方解】1.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 其中黄芪与白术相配---健脾清热以安胎

2.当归、熟地、芍药、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和血

3.少量砂仁---①理气和中②安胎

4.川芎---调和血中之气。

5.糯米---甘平养脾胃而固胎元。

【配伍特点】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健脾,补养肝肾而安胎元之功。

【加减应用】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加砂仁,少用黄芩。

14. 左归丸

【方解】君药: 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

臣药: 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

佐药: 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

【配伍特点】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是其配伍特点。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

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故去“三泻”,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用药鉴别】左归丸与六味地黄丸均为滋阴补肾之剂,但立法和主治均有不同。

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寓泻于补,补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

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故《王旭高医书六种》:“左归是育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

15. 大补阴丸

【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七十丸(6~9g)空心盐白汤送下。

【方解】君药: 熟地、龟板---滋阴潜阳,壮水制火,即所谓培其本

臣药: 黄柏---苦寒泻相火以坚阴

知母---苦寒而润,上能清润肺金,下能滋清肾水 与黄柏相须为用,苦寒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即所谓清其源

佐使: 用猪脊髓、蜂蜜为丸---此乃血肉甘润之品,填精益髓,既能助熟地、龟板以滋阴,又能制黄柏之苦燥

【配伍特点】滋阴药与清热降火药相配,培本清源,两相兼顾。其中龟板、熟地用量较重,与知、柏的比例为3:2,表明本方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

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证的基础方,又是体现朱丹溪补阴学派学术思想及其滋阴降火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

【用药鉴别】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虽均能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偏于补养肾阴,而清热之力不足

大补阴丸则滋阴与降火之力较强,故对阴虚而火旺明显者,选用该方为宜。

16. 一贯煎

【方解】君药: 生地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内寓滋水涵木之意

臣药: 当归、枸杞---养血滋阴柔肝

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养阴生津,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

佐药: 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复其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相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

【配伍特点】在大队滋阴养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补肝与疏肝相结合,以补为主,使肝体得养,而无滋腻碍胃遏滞气机之虞,且无伤及阴血之弊。

全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照顾到“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诚为滋阴疏肝之名方。

诸药合用,使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则诸症可解。

【用药鉴别】一贯煎与逍遥散都能疏肝理气,均可治肝郁气滞之胁痛。

逍遥散疏肝养血健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等脾虚症状;

一贯煎滋养肝肾的作用较强,主治肝肾阴虚之胁痛,且见吞酸吐苦等肝气犯胃症状者。

17. 补肺阿胶汤

【方解】1.阿胶---重用滋阴补肺,养血止血

2.牛蒡子---疏风热,利咽膈

3.马兜铃---清肺热,化痰止咳

4.杏仁---苦温润降,顺降肺气,疏散热邪,平喘止咳

5.糯米、甘草---滋脾阴,与阿胶配合增加补肺之功。(培土生金)

【配伍特点】脾肺得补,母子兼顾,共奏养阴补肺,宁嗽止血之效。

【用药鉴别】百合固金汤与补肺阿胶汤治证均有肺虚有热。

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证,偏于滋肾养阴润肺,并能清热化痰;

补肺阿胶汤主治小儿肺阴虚兼有热事咳嗽证,偏于补益肺阴,兼以清肺化痰宁嗽。

18. 虎潜丸

【方解】1.黄柏、知母—泻火清热

2.熟地、龟板、白芍---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

3.虎骨---强壮筋骨

4.锁阳---温阳益精,养筋润燥

5.陈皮、干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既可以防止知母、黄柏苦寒败胃,又能滋养甘润补而不滞。

【加减应用】又一方,加金箔---平肝。加山药---滋阴益脾。换熟地为生地---行血凉血。

【用药鉴别】虎潜丸与大补阴丸均有熟地、龟板、黄柏、知母,有滋补肝肾之阴,清降虚火之功,用于肝肾阴虚火旺证。

大补阴丸以猪脊髓、蜂蜜为丸,故滋补精血之功略胜;

虎潜丸尚有锁阳、虎骨、白芍、干姜、陈皮,故补血养肝之力较佳,并有很好的强筋壮骨作用,且补而不滞,为治痿证的专方。

19. 肾气丸

【用法】炼蜜和丸

【方解】君药: 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

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 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

臣药: 干地黄---滋阴补肾(八两)

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藉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

佐药: 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

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

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晶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

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20. 右归丸

【用法】

【方解】君药: 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

臣药: 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

佐药: 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

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

【配伍特点】一是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治疗法则;

二是本方纯补无泻,集温补药与滋补药于一方,则益火源之功尤著。

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原,故名“右归丸”。

本方系由《金匮要略》肾气丸减去“三泻”(泽泻、丹皮、茯苓),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增强补阳作用,不用泻法,保全补益之力,使药效专于温补。

本方为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1. 地黄饮子

【方解】君药: 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

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

臣药: 附子、肉桂---辛热,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

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

佐药: 石菖蒲远志、茯苓---是开窍化痰,交通心肾的常用组合

佐使: 姜、枣---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综观全方,标本兼治;阴阳并补,滋阴药与温阳药的药味及用量相当,补阴与补阳并重,上下同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

诸药合用,使下元得以补养,浮阳得以摄纳,水火既济,痰化窍开则“喑痱”可愈。

本方原名地黄饮,《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少许薄荷,名“地黄饮子”,薄荷疏郁而轻清上行,清利咽喉窍道,对痰阻窍道更为适合。

“喑”是指舌强不能言语,“痱”是指足废不能行走。

7.补益剂

7.1 补气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证

益气健脾

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参苓白术散

脾虚挟湿证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药、大枣

完带汤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晄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车前子 苍术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补中益气汤

1. 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玉屏风散

表虚自汗

益气固表止汗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黄芪、防风、白术

生脉散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人参、麦冬、五味子

7.2补血

四物汤

营血虚滞证

补血调血。

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甚或瘕块硬结,舌淡,口唇、爪甲色淡,脉细弦或细涩。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当归补血汤

血虚阳浮发热证。

补气生血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黄芪、当归

内补黄芪汤

痈疽溃后,气血皆虚

补益气血,养阴生肌

溃处作痛,倦怠懒言,神疲,寐少,自汗口干,间或发热经久不退,脉细弱,舌淡苔薄。

黄芪、麦门冬、熟地黄、人参、茯苓、炙甘草、白芍药、远志、川芎、官桂、当归、生姜、大枣

归脾汤

1. 心脾气血两虚证2. 脾不统血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黄芪、龙眼肉、白术、茯神、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7.3气血双补

泰山磐石散

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人参 黄芪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川续断 糯米 黄芩 砂仁

7.4补阴

六味地黄丸

肝肾阴虚证。

滋阴补肾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左归丸

真阴不足证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牛膝

大补阴丸

阴虚火旺证

滋阴降火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虎潜丸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之痿证。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腰膝酸软,筋骨痿弱,腿足消瘦,步履乏力,或眩晕,耳鸣,遗精,遗尿,舌红少苔,脉细弱。

黄柏 龟板 知母 熟地黄 陈皮 白芍 锁阳 虎骨 干姜

炙甘草汤,

复脉汤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痿证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2.虚劳肺痿。干咳无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生地、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一贯煎

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滋阴疏肝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补肺阿胶汤

小儿肺虚有热证

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阿胶、牛蒡子、炙甘草、马兜铃、杏仁、糯米

7.5补阳

肾气丸

肾阳不足证

补肾助阳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归丸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

7.6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虎潜丸不适合哪些人吃,虎潜丸适合哪些人吃(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