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柯宇
6月6日,芒种。
芒种,是属于夏天的节气。
36岁的安徽姑娘刘小庆喜欢夏天。
夏天,意味着出来逛的人比天冷的时候要多,也意味着她的小摊生意会好一些。
在休市停摆两个月之后,武林夜市终于回归。
刘小庆的“编绳”摊也跟着出现在了烟火日常中。
当天傍晚5时,杭州武林路和龙游路交叉的过道口,店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摊主们拉着小推车,纷纷走向各自摊位;一抹抹蓝色和黄色的送餐身影在街巷中穿梭……
属于武林夜市的这一天,开始了。
刘小庆的“晓晓原创手工”小摊,专卖原创手工编绳,有象征幸运的红绳、做工复杂的金刚结手绳、精心编制的项链绳……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今年是她在武林夜市江湖上独自闯荡的第九年。
在成为夜市摊主之前,刘小庆短暂地开过鞋店、当过美甲师、做过广告设计。她说,夜市摊主是目前坚持最久的一份工作,她很喜欢这一隅小小天地。
九年来,这片江湖上的人来来走走,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偶尔掠过刘小庆的心头。
好在这阵子一系列稳经济、促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刚刚过去的端午人气似乎旺了不少,刘小庆的信心在一点点回来:“武林夜市就是我的主阵地,我不会把这里的摊位弄丢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问企·钱江晚报记者大型蹲点系列报道”,多路记者走进社会百业,走进各类市场主体,走进沿海的小微企业、深山里的民宿、街头的个体工商户等等,以蹲点亲历的形式,从微小切口,观察当下浙江如何稳住经济。
都说芒种是饱含希望的节气,在刘小庆的“晓晓原创手工”摊位前,我们和她一起摆摊一日。
1】17时:出摊
进货、编绳、经营,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
工作日武林夜市的开市时间要稍晚一些。
当天最高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尽管已是傍晚,空气中依然弥漫着夏天的味道。
虽然傍晚才开市,不过夜市摊主们的准备工作,从前一天收摊后就开始了。
刘小庆住临平,夜市收工到家后基本晚上十二点。
第二天要补哪些货,哪几个是客户订好的,原料要不要补,甚至天气会不会下雨,她都要在脑子里过一遍。
推着装满凳子、桌布、招牌等的手推车,背着包的刘小庆出现了,手上拿着一瓶泡有红枣、枸杞的水。
刘小庆出摊。
因为武林夜市离家远,货品又多,她在附近租了一个仓库,还雇了夜市的工作人员每天准时把货品拉到摊位上。
“仓库的租金每月300元,雇人拉货每月600元,这些都是硬成本。”刘小庆说,从今年开始,她还增加了一个摊位,不算原材料,一个月的摊位成本要6500元,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差不多一天要卖200多元才能回本”。
和经营店铺的人相比,作为小摊主的刘小庆没有其他员工要养活,这方面的压力要小一些;不过这也意味着从和工厂对接原材料、编绳、摆摊到经营,各个环节都是她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一个公司”。
6月2日武林夜市重新开市前,刘小庆花6000多元批发了配件,有银饰、也有珠子。
“编绳涉及到的绳子和配件比较多,所以我进货的厂家有十来个,缺什么就进什么。”
什么时候能把这批配件的成本赚回来?
“根据以往经验,这些配件应该能用上大半年了,我做好了不会快速回本的准备。”刘小庆边说,边手脚麻利地支棱摊子。
摆上霓虹招牌、铺上桌布、装好夜灯……手上一刻不停。
我帮着她把手工编绳拿出来摆放。
“要根据价位来的,这样客人一来比较好挑。”刘小庆对自己的编绳作品很用心,不仅把装编绳的托盘擦了又擦,还跟我说要挪放好每条编绳的位置:“每条编绳的结法都不一样,有金刚结、蛇结、凤尾结……之前最复杂的一条我编了五个多小时,都是心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