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中唐著名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
戴叔伦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祖父和父亲都终生隐居不仕。戴叔伦年轻时拜当时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特别聪明,“诸子百家过目不忘”,在萧颖士的弟子中是最为出色的一个。
关于少年时期的戴叔伦,有一个故事流传。有一次,老师带他去郊外游玩,他们来到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正好看见一只白色的公鸡站在高处啼叫。老师就出了一个上联让戴叔伦对:白店白鸡啼白昼。
戴叔伦边走边想,一直想不出合适的下句。直到黄昏时候,他们走到了一个叫做黄村的地方,正好有一家的一只黄狗从大门里跑了出来,追着他们狂叫。戴叔伦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故事未必真实,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戴叔伦从小就才思敏捷。
至德元年(756年),为了躲避永王兵乱,二十五岁的戴叔伦和亲族家人一起搭乘商船逃难到了江西鄱阳。
到了异地他乡,生计艰难,戴叔伦不得不探寻仕途之路。其实,和父祖一样,戴叔伦本是无意于功名的。据说在出仕前,他曾半隐于小天台山中,常常和一些方外之士交往,精研《易经》,甚至有求仙学道的打算。
但迫于生计,他只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大约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他考中了进士。大历元年(766年),吏部尚书兼盐铁转运使刘晏很欣赏戴叔伦的才华,就向朝廷上表推荐他为九品秘书正字,并把他召入自己的幕府。
刘晏负责湖南一带的盐铁转运,戴叔伦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有一回,戴叔伦押解钱粮路过四川云安,正赶上叛臣杨子琳谋反,劫持了他,并威吓他说:“把钱交出来,我就免你一死。”戴叔伦不为所动,毅然说:“身可*,财不可夺!”杨子琳也敬佩他的胆气,就把他放了,戴叔伦因此升为了八品的监察御史。
但戴叔伦其实还是不想做官的,他曾经写诗说:“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但人生总是有许多无奈的,就像他的名作《江上别张欢》所写的那样:
年年五湖上,厌见五湖春。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
山川迷道路,伊洛困风尘。
今日扁舟别,俱为沧海人。
“长醉非关酒,多愁不为贫”,是啊,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大历三年(769年),还是在刘晏的推荐下,戴叔伦担任了湖南转运留后。此后,他就一直跻身于他所厌倦的官场之中。五十岁时,他做了东阳县令,因政绩卓著,加授从六品的大理司直。五十二岁时,被提升为正六品的侍御史。五十三岁时,代任四品的抚州刺史,同年转正,加授金紫服,封谯县开国男爵位。
官运也可以算是亨通了,但他并没有忘记初心,在升任御史时,他依然写下了诸如“早知名是病,不敢绣为衣”“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之类的诗句。
虽然一直不愿为官,但他还是能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在任期内,他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员。
后来,他还担任过广西容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
戴叔伦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形式多样,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
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社会意义的,是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写农家妇女劳作之苦:“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边城曲》写远戍边城士兵的艰辛:“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
最为后人熟悉的还有这首《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首诗是他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寄寓石头驿,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长期飘泊,客中寂寞,在家家团聚的除夕之夜,他还独自一人滞留在他乡的逆旅之中,“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真是有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
除了诗歌之外,戴叔伦还给后人留下了颇为有名的论诗名言,他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