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早就知道洞穴动物对生态的有益影响。一位研究蚯蚓的专家说,蚯蚓在土壤中不断移动,比任何犁或耙都好,为土壤提供氧气,留下肥料,改善土壤的排水系统。在蚯蚓培植的土壤中,鸟类和动物会带来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草或树苗生长茂盛,其根和叶成为蚯蚓的食物,凋落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形成简单的生态循环。于是各种昆虫来了,鸟类来了,动物也来了,一个草原或森林生态系统就建立起来了。科学家发现,在一些洞穴周围,荨麻属植物和一些小灌木往往生长茂盛,因为动物的粪便带来了丰富的营养,这些植物生长茂盛,充满活力。有经验的猎人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来判断地下有什么样的穴居动物,而且他们往往狩猎百发百中。在非洲草原的白蚁巢穴周围,开花植物比其他地方多出一半,因为这些土丘的土壤颗粒小,石头少,很容易保持水分,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氮、镁、磷元素,这是应该归功于挖掘的白蚁。
在水里也是一样的。在沙蚕生长的滩涂上,海水与泥沙的接触面可增加1000倍,为化合物的转化打开了大门,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生存空间。浮游生物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大量生长繁殖,成为海洋世界的主要生物,节肢动物和鱼类都有食物来源。不久,海藻开始生长,红树也在这里落户。原本荒芜的沙滩充满生机,成为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盐城大丰滩涂盛产泥螺、蛤、蛤、虾,成为滩涂养殖的优势;南海岛还有红树林,和美丽的珊瑚礁。它们能如此茂盛,这都要归功于那些喜欢挖掘和打洞的海洋生物。
毫不夸张地说,蓝藻使沙漠表面变绿,洞穴生物构成食物链的网,共同创造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穴居动物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繁荣做出了和蓝藻一样多的贡献。
挖洞带来的麻烦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黄河岸边有一个村庄。为了防止黄河泛滥,农民们修建了高耸的堤坝。一天,一个农夫碰巧发现蚁巢突然增加了很多。农夫想:这些蚁巢会影响堤坝的安全吗?他要回村里报告,途中遇到了儿子。老农的儿子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堤坝还能怕这些小小的蚂蚁吗??”他把父亲带到田里。当晚,随着风吹雨打,黄河水猛涨。咆哮的水从蚁巢中渗透出来,然后喷出,最后冲破了堤坝。这就是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由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鼹鼠摔死国王,是穴居动物的“罪过”。兔子洞呢也是高尔夫球手的噩梦。正当比赛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占据优势的选手突然踩空受伤,巨额奖金落入对方手中;考古学家们正在探索墓地,但这位老专家突然不见了,他的助手便四处寻找。原来他他掉进獾挖的洞里,左腿严重骨折,所以考古工作不得不中断。鼠兔是我国高原地区的主要啮齿动物,其种群特别庞大。近年来,由于生态食物链的破坏,鼠兔灾害大规模爆发,破坏了草原,给青海、等地带来了巨大损失。
挖掘动物对环境的危害有时出乎意料。在国外,一群老鼠在放射性废料中安家。他们的挖掘活动不仅将放射性废物带回了地表,还使雨水畅通无阻地流入该地区,使该地区的地下水也弥漫着放射性物质。
塞拉菲核电站是爱尔兰早期的大型核电站。科学家们将核电站产生的钚废料包装起来,永久埋在海底沉积物下。这是目前处理核废料比较好的办法,但海洋中甲壳类动物的放射性却大大增加。科学家们很困惑,因为他们已经采取了最安全的措施来防止它们被掩埋时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