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能干什么,卫星寿命一览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9:49:06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65年过去了,截止到2021年底人类头顶上的卫星数量已达4852颗,由中国发射的卫星有499颗。其中大多数,有4078颗在2000公里以下,绕着地球飞,它们也称近地轨道(LEO)卫星。

2021年,对于太空探索的热情和渴望达到新的高点。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显示,2021年全球实施146次发射任务,为 1957 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中国航天执行5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全球首位。

卫星能干什么,卫星寿命一览表(1)

越来越密集的卫星轨道 | Gighy

就在刚刚,吉利子公司时空道宇完成一箭九星的成功发射入轨,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公司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量产商业卫星。其中的一颗卫星被命名为“亚运中国星”,也是亚运首次冠名商业卫星。

研究者表示,中国民企商业航天起步相对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起步以来,产业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产值由2015年的376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2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商业航天力量开始凸显。

点燃“星星之火”

2014年11月,《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拉开了商业航天序幕。2020年,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民营卫星行业的“分水岭”事件。

“国家队”和民营公司陆续推出星座计划,试图对标星链,后者在规划着4.2万颗的“星座”。“工业化造星”概念由OneWeb提出,意思是卫星可以像汽车产业一样,实现自动化和模块化生产。

卫星能干什么,卫星寿命一览表(2)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 东方IC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低轨卫星制造商都努力把卫星做的更小、更便宜、但更强大。“国家队”层面,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投资厂房,为实现“鸿雁星座”工业化“造星”。民间队之中,也有吉利布局台州卫星超级工厂,为实现卫星批产制造能力做支撑。

外部环境迎来利好,加上技术驶上“快车道”,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商业航天布局产业链从上游的卫星制造等领域,到中游的卫星测运控系统以及相关的地面设备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及服务层面。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上天,轨道和频谱快“不够用”了。有预测认为,到2029年,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57000颗低轨卫星,轨道资源将所剩无几。卫星频谱属于全球性资源,使用之前需向国际电信联盟(ITU)申请,在登记后7年之内必须发射卫星,否则资格失效。

“抢占”空间轨道和频段资源,即便从国家战略意义上来说,也变得紧迫。

民营卫星的出路

通信、导航、遥感是传统卫星的三大功能。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基建”之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区域发展分析白皮书》,截止2020年一季度的在轨2666颗卫星中,通信卫星占比最高,近乎一半。2021年之前,民营卫星主要“抢占”通信卫星市场。

在时空道宇一箭九星的西昌发射基地现场,9名少年观看了发射实况。此次发射的九颗卫星用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与马斯克强调用星链覆盖“偏远地区”的通信卫星不同,它们将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

卫星能干什么,卫星寿命一览表(3)

一箭九星发射|照片拍摄:李晓梦、马文博、雷鸣鑫、张敬、马永涛

很快将能看见通过“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建设,时空道宇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的应用落地。杭州亚运会期间,搭载车载高精位置服务的上千台服务车辆,将被实时定位、科学调度,提供运维保障。在无移动网络信号时,车辆通过时空道宇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终端所具备的卫星通信能力,也能处理紧急情况。正因如此,首轨九星的其中一颗卫星被命名为“亚运中国星”。

卫星能干什么,卫星寿命一览表(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