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二次开发,kubernetes技术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19:58:52

Kubernetes是以应用为中心的技术架构与思想理念,以一套技术体系支持任意负载,运行于任意基础设施之上向下屏蔽基础设施差异,实现底层基础资源统一调度及编排向上通过容器镜像标准化应用,实现应用负载自动化部署;向外突破中心云计算的边界,将云计算能力无缝拓展是边缘及现场,快速构建云边一体基础设施。

kubernetes二次开发,kubernetes技术栈(1)

将云原生技术从中心拓展到边缘,不仅实现云边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大一统,同时业务实现云边自由编排部署。但是相对Kubernetes在中心云革命性的创新,在边缘场景优势明显,同时缺点也非常致命,在边缘资源有限,网络受限不稳定等特殊情况,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选择不同Kubernetes边缘方案。

Kubernetes架构及边缘化的挑战

kubernetes二次开发,kubernetes技术栈(2)

从技术架构来看,Kubernetes是典型的分布式架构,Master控制节点是集群“大脑”,负责管理节点,调度Pod以及控制集群运行状态。Node工作节点,负责运行容器(Container),监控/上报运行状态。在边缘计算场景存在以下比较明显的挑战:

  1. 状态强一致且集中式存储架构,属于中心云计算的大成产品,基于大规模的池化资源的编排调度实现业务持续服务。
  2. Master管控节点与Worker工作节点通过List-Watch机制,实现状态任务实时同步,但是流量流量较大,Worker工作节点完全依赖Master节点持久化数据,无自治能力。
  3. Kubelet承载太多逻辑处理,各种容器运行时各种实现的兼容,还有Device Plugin硬件设备驱动,运行占用资源高达700M;对资源有限的边缘节点负担太重,尤其是低配的边缘设备。

边缘计算涉及的范围大,场景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Kubernetes开源社区的主线版本并没边缘场景的适配计划。

Kubernetes边缘化运行方案

kubernetes二次开发,kubernetes技术栈(3)

针对中心云计算及边缘计算这种云边分布式架构,需要将Kubernetes适配成适合边缘分布式部署的架构,借助Kubernetes的优势,弥补Kubernetes的不足,通过多集群管理实现统一管理,实现中心云管理边缘运行,整体分为三种方案:

集群 Cluster:将Kubernetes标准集群下沉至边缘,优点是无需Kubernetes做定制化研发,同时可以支持Kubernetes多版本,支持业务真正实现云边架构一致;缺点就是管理资源占用多。方案比较适合区域云/中心云,边缘计算/本地计算以及规模较大的产业边缘场景。

单节点 Single Node:将Kubernetes精简,部署在单节点设备之上,优点与集群 Cluster方案一致,缺点Kubernetes能力不完整,资源的占用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对业务应用无法保证云边一致的架构部署运行,是一个中庸方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边缘节点 Remote Node:基于Kubernetes二次开发增强扩展,将Kubernetes解耦适配成云边分布式架构的场景,中心化部署Master管理节点,分散式部署Worker管理节点。

Kubernetes边缘容器的碎片化

kubernetes二次开发,kubernetes技术栈(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