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进辉
失联近半年的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回归公众视野。
昨晚,张正平突然现身朋友圈和淘集集商家维权群。他在朋友圈中晒出四人合影,并写道,“2020年开年最开心的事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吹牛喝酒。TJJ(淘集集)的事情过去了,想发财的朋友,展望未来。”尴尬的是,评论区有疑似淘集集员工现身讨薪,并暗示他已加盟苏宁。
同时,张正平在商家维权群里又强调淘集集事情已过去,并称赚钱做生意是第一要务。随后有商家发布聊天记录的视频显示,张正平欠自己340万,并在聊天中提及“赚钱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早上,他再度在朋友圈强调赚钱第一,“我没肯定大家放下,但恳请大家开始。”
针对张正平已加盟苏宁,苏宁方面予以否认,直言他既未加入苏宁,也不是苏宁拼购外部顾问。相关苏宁零售云高层也表示,自己和张正平仅为私人关系,合照仅是一次私人饭局。
在我看来,创业失败并不可怕,创业失败后没有担当才可怕,而张正平恰恰是这种人。他在淘集集**失败后玩失踪,没人能联系上他,如今一现身淡定地说淘集集已翻篇,敢情他天真地认为时间能抹平淘集集商家和员工的伤痛,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这显然不切实际,淘集集的故事不是张正平说过去就能轻易过去。事实上,除了他自己巴不得翻篇,商家、员工等没人愿意就此翻篇。或许被欠薪的员工可以很快走出往日阴霾,逐渐接受要不回工资的事实,重新找工作再出发,但被拖欠巨额货款的商家损失远比员工惨重,放下谈何容易。
去年10月,淘集集遭遇第一次危机,张正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承认拖欠供应商8.9亿元,总负债高达16亿元。今年3月,淘集集正式提出*申请,实际欠债超过19亿元,现有资产不足6000万元。目前,淘集集债权人超过3万,这意味着,其平均欠每位债权人超过6.5万元,但实际最终平均获赔不足2000元。
淘集集商家被张正平坑惨是不争的事实,拖欠货款超过百万的不在少数,不少商家曾对媒体披露自己的悲惨遭遇,比如有车有房一朝入坑全被骗光,他们或倾家荡产或或背负巨额外债,压力大到甚至动过轻生的念头,光被逼无奈跳楼就发生好几起。
其实,每个商家背后是包括老板在内的N个家庭,被张正平坑惨后连日常生计都成问题,只能负重前行,一时半会难以恢复元气。作为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张正平不仅不积极还债,还好意思说淘集集的事情已过去,脸呢?你完全不用承担?我真是大写的服!
有人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估计淘集集商家不答应,他们过了再久也无法忘却曾经被张正平深深套路,以及带来的巨大创伤,淘集集这一页注定难以翻篇。
我认为,张正平是一个彻头彻尾没有担当的loser,不仅体现在他云淡风轻地说出“淘集集的事情过去”,当没事人一样,更在于他对淘集集陨落的反思不到位,刻意甩锅投资人,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简单介绍下淘集集,其成立于2018年8月,对标拼多多,主打低价拼团模式,面向下沉市场,立志成为下一个拼多多。上线后便迎来高速发展,2个月日活突破500万,6个月用户量达到1亿,随后又增长到1.3亿,成为社交电商领域仅次于拼多多的重量级玩家。
不过,淘集集备受用户青睐并非建立在良性发展基础之上,而是归功于烧钱补贴,不仅对商家进行压价,力求比拼多多还便宜,甚至做到全网最低,自己还投入大笔经费用于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疯狂补贴、一元拼团、限时秒*、十元五件、亏本上新等,才换来用户数据的好看。
明眼人都看得出,淘集集只是表面风光、一时繁荣,一味依赖烧钱补贴不可取且很危险,因为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在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情况下,只能倚仗外部投资,一旦融资不顺或资本寒冬来临,将陷入被动状态,轻则放慢扩张脚步,重则被打回原形甚至凉凉。
不难看出,淘集集本质上是个To VC的社交电商创业项目,资本成为压到其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谓“成也资本 败也资本”。去年6月,淘集集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估值8亿美元。张正平透露,很快就拿到多个口头offer,当时信心满满,要把淘集集做成百亿美元以上企业。
据财新报道,当时阿里曾接触过淘集集,给了其投资意向书,淘集集因此回绝其它机构的投资意向。期间,阿里要求进行详细尽调,包括再次审核后台增长数据。不过,到了9月底,阿里仍未决定是否投资淘集集,使其陷入尴尬境地,B轮融资或许可以等一等,但业务发展一刻也不能停。
由于融资迟迟未敲定,淘集集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或许是为了迎合阿里,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其仍坚持烧钱补贴,资金源自挪用商家货款。去年7月,淘集集将商家提现账期从一个月延长至两个月。8月,其又向商家发布公告,称从7月10日所有提现申请将全部驳回,引起商家不满和维权。直到9月底,商家集体上门讨债,淘集集第一次危机爆发。
10月,张正平在道歉信中承认自己犯了一个极大错误,“7月时销售额出现停滞,我却把过多时间花在融资上,想通过融资解决增长问题,错过了黄金自救期,策略上仍然选择了亏损获客。”他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先偿还一部分货款,另一种是债转股,将大型供应商转换为公司*。
当时商家心态无比矛盾和纠结,一方面他们被张正平的真诚所打动,也为了有一天能够收回货款,希望淘集集继续做下去,另一方面又觉得淘集集私自挪用货款,逼迫他们签订“霸王协议”,才导致自己血本无归。经过一番权衡后,张正平获得超过半数的商家支持,为了让淘集集得以顺利*,甚至有商家不断说服其他商家同意签字。
没过多久,淘集集顺利度过了第一次危机,商家的谅解为其赢得一丝喘息之机,得以继续推进B轮融资。此后,陆续传出京东京喜、苏宁有意投资淘集集,但最终并未得到证实。12月3日,淘集集终于传来融资的利好消息,宣布已和国内某大型集团(投资人A)顺利签署股权投资协议,正处于打款阶段。
但很快形势急转直下,6天后,张正平发布公告,称由于资方在并购阶段迟迟未打款,淘集集陷入第二次危机,直接给公司致命一击,无奈走到*清算或**这一步。他透露,除了投资人A,某preIPO基金(投资人B)也参与此次融资,投资人B已签署投资协议,并接管公司财务、法务等工作,但在打款时间上多次延期,最终导致淘集集*。
这让曾给淘集集一次自救机会的商家很受伤,他们错信了张正平,从失望到希望重燃再到绝望,不得不再次承受不菲的利益损失。而当事人张正平却将矛头直指投资人B,对其颇有怨言,不仅控诉投资人B多次拖延打款,还指责其申请诉前保全,给公司运营造成毁灭性打击。
换言之,他将淘集集的*完全归咎于资本食言。如果这是张正平在气头上说的话,那我可以理解,但以公告形式发出,则属于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自我认知,让人失望不已。要知道,投资人B只是淘集集*的导火索,而非真正原因,其凉凉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依赖资本输血,直到最后一刻也未形成造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淘集集不仅毫无节制地烧钱,而且烧钱效果也不佳。其非常注重拉新,却不重视用户留存,有员工曾这样描述恶性循环,“货款压倒一定程度,货的质量没有保证,我们的快递也没有做好,用户的体验很差,只会选择卸载软件。所以我们的留存才那么低。”
因此,淘集集喊出“价格更低、品质更好”的口号,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很难达到,导致用户流失严重。创业公司花钱大手大脚且未用在刀刃上,结局可想而知。同时,有员工爆料,淘集集挪用商家货款并非仅在B轮融资失败后,而是一开始运营就已挪用,可见其商业模式天生存在缺陷,即便未发生此次爆雷,也很难成功。
在我看来,路是自己选的,张正平怪不得别人,当淘集集选择烧钱补贴这条路,就应意识到不可持续,不应在融资失利后怪融资环境不佳、投资人冷酷无情。所以,当第二次危机来临时,淘集集纯属活该、自作自受。而作为公司一把手,张正平对淘集集身陷绝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一味甩锅投资人B,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一般而言,创业失败会被当成loser,但成为loser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人在一生中难免会经历各种失败,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以后不能东山再起。张正平是个loser,但他奇葩之处在于,对失败反思不到位、不透彻,反而避重就轻,而且对让3万多商家蒙受巨大损失麻木不仁,既然补不上巨大窟窿那就干脆“放弃治疗”。
讲真,我打心底里看不起张正平这种没有担当的loser。或许,他明白男人该敢作敢当的道理,但选择故意装睡,任凭淘集集商家、员工再怎么强烈声讨,也注定永远叫不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