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宝宝在8个月左右就可以抓起片状食物,像禧贝这样的片状米饼也很适合给此时正处萌牙期的宝宝来磨牙。
而泡芙、小馒头及字母饼干等体型较小,容易入口的零食,对宝宝的精细动作发育程度及吞咽能力都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剩下的6款产品建议等宝宝长到10个月以上再给他们吃。
所以在这一个环节,几款产品的评分如下表:

判断一款零食到底适合给宝宝吃,对配料成分表的研究必不可少。很多家长可能会简单地将零食等同于垃圾食品,把食品添加剂当做是洪水猛兽。但大家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当我们了解了食品产业背后的门道后,其实到底该不该给宝宝吃零食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那今天石小夏就教大家几招,识别哪些才是真正适合宝宝的健康零食~
1、配料表
1)成分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配料表的顺序是按照添加量由多到少排列的,所以要注意配料表排名前三的成分,排在前几位的最好是天然原材料,如牛奶、水果、蔬菜等,而不是糖或者其他添加剂等。
2)认识几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甜味剂:凡是带有“糖”、“蜜”、“甜”字眼的,基本都是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果葡糖浆等。为食品增加甜味,不产生能量,对婴幼儿来说没有必要。
防腐剂:带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的,都是防腐剂。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保质期。
着色剂(色素):成分中含有颜色的字眼,比如日落黄、胭脂红、亮蓝等。只是为了给食物增加色泽,对婴幼儿来说也没有必要。
香精:看名字很好辨认,作用是给食物增加风味,也要尽量避免给宝宝吃。
那我们按照上面的标准来看看,这几款产品的配料表中到底有没有不适合宝宝的添加剂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小一罐迪士尼字母饼干中各类添加剂竟高达十二种!而且发现没,配方前三名中,白砂糖竟然赫赫在位,位列第二位,除此之外,还添加了好几种甜味剂,这个含糖量应该不少。另外,在配料中还看到食用盐及食用香精的身影,唔...这添加剂家得确实有点多。
相较而言,Beakid、禧贝、西村、稻田村就显得健康多了,特别是Beakid配料表很简单,大多数是天然原材料;西村从配料表来看可能会偏甜,排名前三的配料中有两种甜味剂。
2、营养成分表
根据国标的要求,食品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钠这五大成分的含量是必须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而其他成分含量无强制要求,可标可不标,我们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配料识别法来进行筛选。
我们在查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两大成分:碳水化合物和钠。
大家都知道,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要尽量少给宝宝吃高糖、高盐的食物。除了谷物类、奶类食品,其他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其含糖量。
而我们除了关注含量的具体数字以外,要看清这个成分含量是100g还是一份的量。不同的换算方法,得出来的成分占比可能大不一样。

从各款产品的成分表可以发现,迪士尼又在这个环节夺得了“魁首”,每100克产品中的钠含量高达792mg。要知道,6-12个月的宝宝每天钠建议摄入量只有350mg,1-3岁的宝宝每天钠建议摄入也只有700mg,再加上其他饮食中摄取的钠,迪士尼这是妥妥超标啊。我们还是建议宝宝的零食优先选择钠含量更低的,而与其他几款相比,贝兜的钠含量也是偏高。
这几款产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都在50%以上,不排除是原料中本身所含有的碳水,所以在这里不能完全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同于含糖量。
但真的没有办法判断了吗?也不是。我们可以结合上面的配料表,大致判断其中谷物类原料的占比,由此估算出其含糖量。
西村、迪士尼、幼尚的配方表中白砂糖等其他甜味剂占比较高,最终的碳水量也是相较其他几款更高,说明其中绝大部分的糖分是添加得来的,而不是原料本身的。
在这个环节我们对几款产品评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