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省设计
所示,在肋线上适当的位置上确定省位,并与 B . P 点相连。固定 B . P 点,将腰线平移,描绘出部分省移到设定肋线上的纸样,完成肋省设计。根据这样方法,对于部分省设计可以作无数次选择。
当我们选择贴身设计的时候,需要完成全省的余缺处理,但是根据理想立体造型原则,如果全省的处理都集中至一个地方,虽然在使用量上是相同的,但造型效果生硬死板、使穿者和观者都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就需要全省的分解转移,而且在作用乳点的基础上,分解作省的部位越多,其造型和实体越接近,这种设计往住利用全省转移成若千小褶的效果处理。
最简单的全省分解转移,是把全省分解成两个省,并转移至其它部位。全省也可以选择多次分解设计,从理论上讲,只要单位省的总和不超过全省,都是合理的结构。由此可见,全省的分解转移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应用范围。这里以最简单的全省分解转移方法举例说明,读者可依此举一反三灵活设计。
例:公主线结构设计。公主线设计往往是通过乳点上下连成断线,如图
公主线设计
所示。如何判断部分省和全省呢?按照常规,凡是作贴身设计使用全省的,大多要分解使用,已达到造型的丰满、合体。因此,全省的使用通常是作用 B .P点引出两条结构线或省缝,部分省只有一条省缝。公主线从完成的服装看似乎只是一条线,但只要观察一下它的纸徉就会发现,公主线只不过是两个省的组合,这也说明公主线结构是贴身结构的专利。它不适用于宽松的服装造型。其纸样设计方法和部分省移方法相同,即把部分省移到肩部,使腰线呈水平状,同时把剩余在腰上的省量复原。
不过公主线的全省分解,有一部分恰好在全省的相同位置,故此不用转移。甚至凡是包括腰省的断缝结构,全省分解时根本不需要移省,只要把设定的断缝剪开,全省量剪掉,就完成了纸样(图4—6)。当然在省还没有形成断缝时,还是要移省的。如果分解的省都不与全省的位置相同,当构成断缝时,也只移省一次(如果没有形成断缝,当分解的省必须分解)。
例2:肩胸结构设计。将全省分别移到肩部和前中线上,完成后的纸样腰线呈上弧状。全省分解可以分两次转移,一次是腰线平移使部分省移到前中线上;二次是在第一次移动后的纸样基础上,把剩余的省全部合并,使其移到设定的肩线上。同时,也可一次全省转移,因为这种结构已构成断缝,其结果完全相同(图示)。
肩胸结构设计
总之,不论是选择省移的位置,还是部分省转移、全省分解,其作用点都不能脱离 B . P 点(只有全省的一部分有脱离 B . P 点的机会和可能,即乳凸量以外的量),因为胸乳点在所有基本纸样的凸点中最为确定,特别是为胸部造型设计的省或断缝更是如此,一般握在 B . P 点以外4cm之内。
二、肩胛凸射线与省移
掌握了胸凸线与省移原理,凡纸样设计中的凸点设计,都可利用射线选择和省移的方法。
肩胛凸相对胸凸在外形上是比较模糊的,但同臀凸和腹凸相比还是较明确的,因此省的指向和结构线的作用范围是比较确定的(图示)。
肩胛凸射线
在方法上与胸凸省移有所不同。这是因为肩胛省的使用量很少(1.5cm),不存在全省和部分省的分解,省量的选择往往也是一次性的。不过有时在一种比较严格的造型中,只用肩胛省的大部分,剩余的成为容量,使造型更加丰满自然。
问1,领胛省设计。使用后上身基本纸样,在后领口上按生产图所示确定省位,连接肩胛点,然后固定肩胛点,移动纸样使原来的肩胛省合并,转移到领口,最后修顺肩线完成领胛省(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