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温高低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解读】以动态的视角进行分析,以热量传递环节为依托,说明温度变化的主体,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太阳出来之后,地面温度上升,大气温度上升。地方时12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在13时达到最高;大气温度(气温)在14时达到最高。最高峰之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均会下降,一直持续到日出之前。日落之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失去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逆辐射成为其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在夜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意义重大。
2.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
低纬>高纬 | 低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较大 |
内陆>沿海 | 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日较差小 |
晴天>阴天 | 阴天白天削弱作用强,夜间保温效果佳,温差小 |
山地>平原 | 大尺度的地形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
凹地>凸地 | 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
【解读】:气温的日较差主要是一天中的最高低温和最低气温比较。最高气温与太阳高度、天气晴朗有关;最低气温主要看夜间的保温效果。
地形分析日较差大小可以进行归纳:(尺度)大(海拔)高(温差)大;(尺度)小(海拔)低(温差)大。
3.气温年变化
【解读】太阳辐射最强的月份是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小,吸热快,放热快。因此气温最高陆地比海洋提前,气温最低的时间则推后。
4. 气温年较差一般规律
高纬>低纬 |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 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
内陆>沿海 | 陆地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较高;冬季降温快,温度较低, 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
平原>山地 | 大尺度的地形区,海拔越低气温年较差越大 |
凹地>凸地 | 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 |
【解读】气温的年较差主要是一年的夏季最高温和冬季最低温比较。与太阳直射点有关。
地形分析日较差大小可以进行归纳:(尺度)大(海拔)低(温差)大;(尺度)小(海拔)低(温差)大。
(四)正温和逆温现象
1.原理: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形成条件
类型 | 发生的条件 | 出现的地区 |
辐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