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人们睡觉时,在地上铺垫着树枝、蒿草、兽皮,有了“床”的雏形。
直到编制的竹席、苇席出现后,古代的“床”更加接近了现代意义的“床”了。
史上第一张“床”实物,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之中。
这张床刻有精美的纹饰,四周有围栏,底部有六只床足,高度仅有十九厘米。
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床已经是极为常见的生活用具。
古时候,床不仅仅是夜间休息的卧具,还是一种坐具。
《说文解字》解释说:“床,安身之坐也。”
这里的“床”不仅是家具,还指井边的石栏,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指的就是井边栏杆,而不是睡觉的床。
“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 bì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
古代的床和几案很相似,但比几案要低一些,可以坐,因此有“安身之几坐”的说法。
汉朝时期,床又称作榻、卧榻。
《陔余丛考》记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
这种低矮的小床一直相传很久。
除了坐卧,古代的床还是写字、读书、饮食、弹琴的几案、座椅。
《孟子》记载:舜帝曾在床前弹琴。
古人对床是否合乎礼仪十分重视。
《礼记》记载:曾子认为自己床上的簟[diàn竹席]子不符合礼仪,临终前要求家人马上换掉,才闭眼死去。
《三国志》记载:“公(曹操)将过河,前队适渡,超(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三国时期,出现了胡床,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椅子,逐渐取代了床当成座椅的地位,但是古人仍喜欢在床边小坐。
唐玄宗曾召见李白,在“七宝床上”赐食物给李白。
古代的床除了绘制精美的纹饰,还有小柜、抽屉、安置帷幔的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床的材料除了竹木等材质。
帝王公卿等贵族的床,还出现了珊瑚、玳瑁、象牙、玉石等奢华的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