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点看鱼的生长环境、天气状况。
按照生长坏境区分,差别比较大的就是野河与黑坑了,在自然水域作钓同时不设定目标鱼还是以底钓为主,水底没口再慢慢钓浅;黑坑只要是放的有养殖经历的鱼,大部分都可以钓浮,尤其是钓回锅鱼、滑鱼、伤鱼的时候,直接钓浮也没问题
天气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其中气压和温度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它俩会影响到水温和溶氧量,对鱼的开口程度和进食量有莫大关系。
这个东西如果要讲,估计要讲个三天三夜了,因为涉及到的情况太多,而且本人能力也有限,所以就挑几个典型吧
夏季温度高、容易缺氧,特别是在一些水质差又没有活水注入的鱼塘鱼起浮是常见的事,如果是黑坑,正钓为了求稳我可能还会先进行底钓,情况不对马上更换钓法包括饵料与添加剂都要调整;如果是偷驴,我会找一个较深的钓位,直接钓离底或半水
自然水域,鱼少水面大,鱼儿可以躲藏的地方太多,贸然钓浮我是不推荐的,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找钓位上
刮风的时候坐下风口、有活水就钓活水、有树荫就钓树荫,啥也没有找深潭特别是浅中深的地方,以钓底层鱼为主的可以换成钓餐条、翘嘴等长期活跃在上层水域的鱼种
鲢鳙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只要天气够热水温够高,且有一定密度的前提下,找到它并不难,把饵料气味放浓一些、雾化强一点或者打点发酵型的粉窝都可以诱过来
但只要天气一变化,刮大风、下大雨、温度降低,鲢鳙就不那么好找了,即使是一个鲢鳙比较多的钓点也未必能轻易碰到,这时你需要钓背风、大水面、较深的湾子
正常的天气钓鲢鳙可以直接钓1米~3米的水层,先从浅水钓起;不正常的天气直接钓深甚至钓底,当然了如果钓点有七八米深那就另说(可从水的中层开始钓)
离底、半水、水皮三种水层的互相切换钓鱼需要灵活,我们应该根据鱼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不能一味钓底或钓浮,但也不是说频繁更换钓法就是好事。
举个例子,天气比较闷,有的钓友在下杆之前就猜测鱼可能起浮,但还是选择了钓底,可是钓了没几分钟发现浮漂没动静,就越钓越没信心,坚信鱼就是起浮了,然后换成钓浮,先是钓离底,抽了十多竿没口就改成钓半水,钓半水没口就钓水皮,水皮还不行又换回到钓底
折腾半天人累个半死,鱼仍然没钓到。其实这种改变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大部分人总觉得“套路越学越多、鱼却越钓越少”的原因之一
以前不会钓鱼的时候基本是重铅到底爱吃不吃,现在套路学多了,没口的时候策略很多,一下换饵料、一下换浮漂,可是你的改变若对应不了鱼情那就是白忙活,而且频繁地换套路也未必是好事
就拿换水层这件事来说,可能你在钓离底的时候鱼已经过来了,刚想靠近饵料准备吃,你却改为了钓半水,然后鱼再往上游,你又换成了钓水皮,它想吃也来不及啊
除了一些特殊的鱼种和鱼情之外,正常情况下钓底、钓离底、钓半水会比较多一些还是拿鲢鳙举例,假设我们刚下竿时设定钓1米水深,钓了很长时间发现没口,可以上推浮漂往深水找,每次上推的距离可以是一浮漂,如果你的浮漂比较长也可以只移动20公分左右
从钓1米开始找鱼层,每换一个鱼层需要耐心地等待并保持一定的换饵频率,长时间没口再换一个水层,如果直至钓到水底也没有发现鱼,那么再把浮漂撸到原处,重复上述动作
钓鲫鱼先正常钓底,感觉浮漂在翻身下降中有截口信号先别急着钓浮,一定要等到截口明显增多,而到底后鱼口变少时再改为钓浮或者钓行程
当窝子里的鱼越聚越多,上浮抢食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时,我们可以越钓越浅,必要时可采取钓水皮(飞铅钓法)的方式应对,钓白条、翘嘴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
有钓友会吐槽,野钓哪有这么好的鱼情,能有口就不错了。确实,鲫鱼用飞铅钓水皮的方法一般多见于黑坑或者密度较大的养殖塘,但咱们现在只是分析钓法,不谈资源
留在最后的话:我只分享自己的经验,说的不对或不完全欢迎补充,但不接受无理由的吐槽;钓鱼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每种都适合自己,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合理选择,但多了解些总是没坏处的,万一下次遇上了呢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