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X型腿
“X型腿”常伴有扁平足、足外翻,而扁平足、足外翻也常伴有“X型腿” ,这些异常体态都是互相影响的,所以没有坚硬的后跟杯及足弓承托支撑足弓的鞋子也容易导致“X型腿”。
自查:
家长给孩子测量是否“X型腿”,可让孩子双腿并拢站立,正常情况下两个膝盖及足内踝都能碰在一起,如果是两侧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内踝则靠拢不了,可能就是“X型腿”。
4 O型腿
过早走路、使用学步车等容易导致宝宝“O型腿”,长期穿过小、过紧及过窄的鞋子,以及高跟鞋不仅容易导致高弓足也容易导致“O型腿”。
自查:
评估“O型腿”时,让孩子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4]。
不过家长查出孩子“X型腿”、“O型腿”,也不必过于担心,还需要结合儿童下肢发育规律来考虑:儿童出生后主要以“O 型腿”(膝内翻)为主要表现,直到 1 岁半左右,儿童下肢会逐渐变直,到 3~4岁的幼儿通常表现为“X 型腿”(膝外翻),在 6~7 岁左右接近于成年人,存在 5°左右的膝外翻。在以上年龄段出现的膝内翻、膝外翻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的,不要太过担心,过于积极地处理往往容易导致矫枉过正[3]。
5 足内翻
自查:
家长可在宝宝自然站立时观察宝宝足部踝关节,正常情况下外踝稍低于内踝,如果宝宝内踝跟外踝几乎平行,宝宝就可能是内翻足了;家长也可以让宝宝赤脚走路来观察足部情况,如果走路时小脚趾及足内侧完全着地,大踇脚趾跟内侧足跟不能完全抓地就有可能是足内翻了[5]。
a 正常足,b 足内翻
6 足外翻
自查:
识别足外翻很容易,家长可以看下宝宝的外踝,正常的足部体态中,外踝位置稍低于内踝,而如果存在足外翻,外踝的位置会很低。也可以看下孩子常穿的鞋底,存在足外翻的话鞋底内侧会磨损得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