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4册里面也是这样的行文逻辑,每个板块都是从板块的概念讲起,再逐渐深入。
除了文本自身逻辑严密,讲述方式也都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基础到概念到实际应用逐步递进。
2
对标中学物理知识,
知名物理老师鼎力推荐
对于6-1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新知识是非常敏感的,这套书能够给他们恰如其分的物理启蒙教育。
《问问物理学》与初中物理课本的结构也持高度一致,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对标了初中物理课本上的知识点,完全符合我们中国的课程标准,不但能作为科普书,就是称呼它为“刚需”也不为过。
这套书里的每个问题都恰好对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内容,也非常契合物理课程标准里的要求。
初中物理(八、九年级)目录 | 问问物理学 | |
声 现 象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什么?(声音的产生:振动) 人在太空中能听到声音吗?(声音的传播:气体) 为什么在水下很难听到声音?(声音的传播:液体) 聋人能感觉到声音吗?(声音的传播:固体) 声音是如何“钻”进我们的耳朵的?(声音的传播:介质) 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声波?(声音的传播:声速) |
声音的特性 | 动物的叫声为什么千奇百怪?(声音的特性:音色) 声波能*人吗?(声音的特性:响度) 哪种动物的听力最好?(声音的特性:音调、频率) | |
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超声速飞机有多快?(声音的利用:超声速) 有史以来最响的声音是什么?(噪声) 声波去哪儿了?(声音的控制) | |
物态变化 | 温度 | 是什么使埃菲尔铁塔变高了?(物态变化:温度) |
物态变化 | 物质是什么?(物态变化:物质) 为什么空气是看不见的?(物态变化:气态) 盐为什么会在水中消失?(物态变化:液态) 冰为什么很滑?(物态变化:固态) 为什么鸡蛋在烹饪时会变成固体?(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晶体从哪里来?(物态变化:晶体) | |
物质的属性 | 头发能像钢丝那样坚韧吗?(物质的属性、强度) 塑料袋永远不会消失吗?(物质的属性、分解) | |
内能 |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的构成) 原子和分子有多大?(分子、原子) |
内能 | 为什么金属摸起来凉凉的?(比热容) | |
光现象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是什么?(光源) 关灯后,光去了哪里?(光的传播速度) 为什么你的影子有时长、有时短?(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 | 月亮为什么会发光?(反射) 白天为什么很难看到星星? | |
平面镜成像 | 镜子里的物体为什么左右相反?(平面镜成像) 隐形斗篷真的存在吗?(虚像) | |
光的折射 | 为什么望远镜使物体看起来更近了?(折射) 光线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反射与折射) | |
光的色散 | 彩虹为什么遥不可及?(分解太阳光) 物体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色散与混合) X光为什么能够透视身体?(光谱) | |
力 | 力 | 力是什么?(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 |
重力 | 为什么摔下悬崖如此致命?(重力的大小) 为什么人类无法长得像恐龙一样高?() 为什么在月球上能跳得更高呢?(引力) | |
运动与力 | 力的平衡 | 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水黾为什么不会沉进水中? 降落伞是如何救你一命的? |
摩擦力 | 为什么搓手可以让手暖和起来? | |
牛顿第一定律 | 飞机是如何做到“底朝天”飞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桌布戏法是怎么回事?(惯性) | |
电流和电路 | 两种电荷 | 电是什么? 电从哪里来?(运动)闪电从哪里来?(两种电荷) 为什么购物车会“电”人?(静电) 为什么电线外面要包裹塑料皮?(导体和绝缘体) |
电流的测量 | 电鳗真的会放电吗?(生物电) 电能让生命起死回生吗?(电信号) 电动汽车能开多快?(电流强度) | |
生活用电 | 电为什么不会从插座里漏出来?(家庭电路) | |
电功率 | 电是如何变成光的?(电能) |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古代人也使用电吗?(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电会被我们用完吗?(可持续发展) | |
▲左边是我们的中学课本,右边是《问问物理学》中的问题,是不是完全呼应得起来?
这套书的作者安娜·克莱伯恩(Anna Claybourne)毕业于牛津大学,是享誉英国的儿童读物作家,她的作品曾入选英国皇家学会青年图书奖。她创作的童书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从鲨鱼、黑洞、原子分裂到如何画画、莎士比亚的一生、希腊神话传说。
国内出版社引进后,也得到一线物理特级教师王向红的推荐和认可。
“作为物理老师,我深切地体会到物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学生学物理对其自身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问问物理学》这套书非常可亲、可爱,能够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帮助孩子建立对物理的好感度和学科的自信,可以作为物理课堂的一个好的补充,”
3
对话式的讲解,
轻松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这套书的知识内核来自初中,但采用的却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的讲述形式,作为物理入门书、启蒙书、科普读物都再合适不过。
传统科普书的讲解方式往往以知识的呈现为主,需要孩子去像“听老师讲课”一样,认真去感受和理解。而这套书它更像是跟孩子之间的聊天,通过轻松愉快的讲述带孩子了解什么是物理。

比如在讲物质的属性时,没有一上来就生硬地说物质的属性是什么意思、物质都有哪些属性、物质的这些属性有什么作用等。
而是从童话里经常会引发的一个疑问开始:头发能像钢丝那样坚韧吗?
在读到童话《长发公主》里,长发公主通过垂下长长的头发帮助王子爬上城堡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真的吗?能实现吗?

想知道头发能不能拉起王子,就要先了解头发的特点。

孩子在对这些特点的观察和认识过程中也就理解了这一物质的特点,同时更好的理解物质的属性概念。
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了物质的属性是什么意思,那这些属性有什么用呢?通过一个滑稽的例子我们分分钟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