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监测
与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昌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科研,出版书籍《福建峨嵋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发表论文12篇。委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开展保护区植被与雉科鸟类监测,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有效提升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
智慧系统
建立由视频监控体系、无人机、红外监测设备组成的“天空地一体化”常态监管机制。建有监控指挥中心1处、监控室2处以及高空高清监控设备1套、交通卡口监控设备8套、站所安防监控设备10套、红外监测设备96台、护林员巡护系统20套、无人机1架,视频监控与省林业局系统联网。定期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保护区进行全方位监测。
宣传教育
建有科普廊道1.5千米、科考道路4条(总长度11.6千米),设立宣传标语牌80多个、宣传栏4个,年接待访客4000多人次。
社区发展
充分吸纳社区群众参与巡护、监督、建设、道路养护等工作,扶持毛竹、药材和茶叶种植,补助道路修建、电力线路改造、宣传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区发展,共建和谐社区。
来源: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