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品牌如何应对全渠道营销的新挑战?
个人认为,还是要以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中心,梳理消费者*诞生、接触品牌、体验产品、下单、付款的全流程,每个节点分别需要什么样的体验,线上线下哪个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匹配资源。
这里的关键在于,不把渠道的整合当做加法,不是0.5 0.5式的整合,因为多渠道经营往往是乘法法则,搞不好就是0.5*0.5,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整体印象反而会减分。
所以一定要去发挥各个渠道的优势,既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又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比如说,线上有数字化的优势,线下有沉浸式体验的优势,线上的数据一定要为线下体验设计赋能,而线下的体验也要能给线上带来转化。
3. 重塑零售员工角色
对公司满意的员工,能带来更多对品牌满意的消费者,因为员工才是每天接触消费者的一线人员。
千万不要再把员工当成是只会和客户推介产品的工具人了。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干脆多印两本产品说明书呢?
目前零售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留住员工。
近段时间发生了不少员工罢工、辞职事件,在美国,职位空缺率创历史新高,英国的雇主则面临着严峻的用人短缺情况。
放眼国内,这一情况也不容乐观,零售行业一线从业人员流动率之高远超大盘水平。
主要原因无外乎钱少事多(受疫情影响,他们的工作内容还增加了日常清洁消毒、处理虚拟销售、实时回复信息以及协调路边取货订单)还不太受尊重。
企业要想留住摇钱树员工,还得从根上治,给够钱、给尊重。
前者是合理的薪酬和晋升制度,后者需要有能让人健康工作与成长的氛围。
三、航运和物流趋势1. 供应链中断后遗症诸多,消费者对物流要求不降反升
疫情冲击、政治不稳定、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监管政策变化等全球危机使全球物流网络愈发脆弱,供应链中断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增加。
根据Shopify委托Forrester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22年各大品牌要面临的供应链问题包括生产延误、运输成本激增和运输延误。
麦肯锡报告称,目前制造业生产的重大中断平均每3.7年就会发生一次。专家预测,至少要到2023年,供应链端才能恢复正常。
然而,消费者对于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数据显示,全球60%的消费者期望产品可以当日达、次日达或两日达,与此同时,还要求低碳可持续。
卖家不得不通过大数据、云端服务等技术手段,重新整顿供应链,优化从产品生产、存储到运输的完整链条。
也有部分卖家正在通过和第三方物流商合作的方式,来升级自己的供应链战略。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37%的卖家计划在 2022年使用或变更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商。
2. 下一时代的“物流”是可持续物流
消费者认为,走可持续性道路的品牌才是好品牌。
在过去6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在线搜索量的增幅高达71%。
特别是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高收入国家,增幅更为可观。
过去的一年时间,全球约44%的消费者表示,购物前会明确品牌属性,只会购买承诺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品牌的产品。
对此,大多数品牌选择了因时而变,将践行可持续发展作为2022年的首要任务之一。
比如,瑞典童装品牌Polarn O Pyret鼓励消费者将不愿再穿的服饰退回,以换取商品优惠券。运动服品牌Lululemon和Sweaty Betty也有类似活动。
除了以旧换新之外,减少配送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使用可回收或可重复使用的产品包装,同样是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不过最重要的,仍旧是搭建实现可持续性目标的框架,从流程和制度上保证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3. 要想留住消费者的心,物流容不得马虎
不包邮、送达时间不确定、送迟了又或者是包裹直接不翼而飞……只要你经历过以上一种或者几种,你就明白标题的含义。
同时,你要相信在对物流这件事上的态度,全球人民出奇的一致。快捷包邮准时的配送服务,就是网民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