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人来说,冬天是从寒衣节开始的。
《诗经》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从九月,天气开始变冷,那时的妇女们开始为家人们缝制寒衣。
《礼记·月令》云:“是月也,天子始裘。”
十月初一当天,周朝天子会穿上冬日的衣袍,举办盛大的迎冬仪式,祭祀先祖,祭拜众神,将冬衣赏给百官与边关将土们,以此昭告天下:凛冬已至,人间冬安。
图|光枪枪 ©
老百姓们都会换上精心缝制的寒衣,即使天没那么冷,也要穿上,图个吉利,互相打声招呼:“冬天来啦!”再比比看,谁家妇人的手艺更巧。
诗人杜甫有诗云:“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那一年,他寄居夔州,看见家家户户都在裁冬衣,听见白帝城中捣衣的砧声阵阵,才惊觉,自己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了!
寒冷的日子,思念总是来得分外凛厉。
一件冬衣,仿佛将对游子的那些挂念,那些吃饱穿暖的关心,丝丝缕缕,针针线线,缝进去。穿上它,不仅是一件衣服,更像一次拥抱。
相传当年孟姜女,千里赶路,就是想赶在冬天前,让修长城的丈夫能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冬衣。怎奈天不遂人愿。斯人已逝,哭至长城崩塌,她只能将棉衣烧掉,遥寄哀思。后来,渐渐演变成寒衣节的习俗。
活着,被关心;死后,被惦念。
寒衣节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生与死,天冷加衣,嘘寒问暖,都是中国人关心彼此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只是随着时代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亲手缝制衣服,变成一件很陌生的事。但我们依然可以向思念的人道一声“天冷多加衣”,愿君多珍重。
图|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