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三联生活传媒公司初步构建了以纸刊为核心,以微信、微博、中读为依托的“1 N”发展格局,新媒体收入占比达70%,公司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8家“全国出版融合发展旗舰单位”,且是唯一的期刊单位。
必须还要提到的是,在深度融合时,三联的纸质刊物并未受到影响,表现仍然良好,2021年《三联生活周刊》总发行量比上年增加30%,同比增加5万份,实销量超过历史峰值;同时还新创《少年新知》双月刊,当年单期发行量即达15万份,获得少儿人文细分市场的广泛反响。《爱乐》初步完成改版升级,兼容更丰富的音乐流派与艺术类型,在专业性、综合性、大众性的平衡中转型,扩大了受众面与市场份额。2018年《读书》杂志和《三联生活周刊》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社科类),并双双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新的数字传播环境,也让三联书店传统的读者服务项目有了更多发展机会。“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和“三联·新知大会”两个活动平台,通过新媒体连接线上与线下,让专家直接面向大众。其中,“三联·新知大会”每年举办一届,邀请人文、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一线学者专家,向公众深入浅出地呈现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观念和新方法。依托新技术和新模式,三联书店再次为学者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知识沟通的平台,让读者及时吸纳新鲜的知识营养,不断增进对当下生活的认知与理解。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未来做什么?基于时代、产业和内容的“变”与“不变”,三联书店设定了这样的大方向:赓续红色出版基因和学术出版传统,以塑造“时代的三联、思想的三联、大众的三联、全媒的三联”为中心任务,传播主流价值,服务一流学术,引领时代潮流,倡导思想新知,提升大众素养,实现高质量的全媒体生产传播,努力为推动“先进文化的当代传播、传统文化的大众普及、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中华文明的全球影响”做出独特的出版贡献。
具体到“十四五”期间,三联书店将以“守正出新、品牌振兴”为目标,以“一大引领、四个迭代”为主线——即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内容迭代、传播迭代、经营迭代、人才迭代”,让“老字号”再度焕发青春活力,综合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内容迭代上,三联将以产品线建设和结构优化为重点,发扬“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倡导学术大众化、读者年轻化,着力打造思想学术、主题出版、新知、考古、大众、生活、传记、企业文化、少年人文读物等重点产品线,探索打造新型子品牌。巩固好重点老作者,开发好70后、80后优质作者,重点推出《北大中国史》《茅海建作品集》《20世纪的中国》《1942:远征》《龚育之文丛》《中国金银器》《地理中国系列》等重点产品。
在传播迭代上,三联将以数字化为龙头,不断创新营销发行新模式。探索书、刊、店的自媒*互传播,构造有效矩阵。加强与外部平台深入合作,推动短视频、直播营销日常化。深耕实体渠道,拓展线上渠道,提高渠道管理与风控水平。加快《三联生活周刊》整体融合升级,积极建构以“一主(纸刊)、两核(双微、中读)、多点(《少年新知》、人文城市奖、熊猫茶园等)”为中心的全媒体生产传播格局,增强多元化盈利能力与融合竞争力。
在经营迭代上,三联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开源节流,完善产业结构,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提升流程效率,构建与现代文化企业相适应的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的集约化经营管理体系。
在人才迭代上,三联将优化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结构,适度扩充一线编辑与营销队伍力量,从紧控制职能部门人员规模,完善编辑、营销、职能部门的考评机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人才梯队,制定“中坚计划”“后备计划”“菁英计划”等3个人才培养计划,努力为事业发展培养一批富有情怀、善于经营、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行笔至此,再回到最初的问题,90载岁月里,三联书店是什么?——是读书人的一位好朋友,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三联书店带给了我们什么?——有情怀,有感动,但决不止如此。90岁正年轻,昂首阔步,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三联”正向我们走来。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