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冲刺销量,为了能够获得准入资格,零跑汽车此前还扩张了销售网络,发布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等。
但与其他新势力车企一样,虽然交付量增长,但零跑汽车仍未实现收支平衡。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零跑汽车经营亏损分别为7.30亿元、8.69亿元、28.68亿元;调整后权益持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分别为9.01亿元、11.00亿元和28.46亿元,3年总计亏损43.7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95.7%、-50.6%、-44.3%,相对有所改善。
不过,今年8月21日,大华股份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上半年计提了零跑的投资亏损2.0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65亿元,亏损略有扩大。但大华股份判断下半年计提亏损可能会有所下降。
一方面,预判零跑的亏损额在四季度会下降。另一方面,近期证监会已经核准零跑在香港上市,随着零跑上市进程推进,大华股份占比会进一步下降。
IPO也有忧虑
相较于头部新势力车企,零跑的亏损不算高,同时研发投入的体量也相对较小。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零跑汽车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0亿元,三年总计投入约14亿元。
官方称,零跑汽车实现了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打造了智能动力系统(Leapmotor Power)、自动驾驶系统(Leapmotor Pilot)及智能座舱系统(Leapmotor OS)。在零跑汽车所有零部件中,除了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外包生产外,其他零部件均为自研自产。
然而,从投入占比来看,零跑三年的研发资金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306.4%、45.8%、23.6%,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对比蔚小理2019年-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蔚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29亿元、24.88亿元和45.92亿元;小鹏汽车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理想汽车分别是11.69亿元、11.00亿元、32.86亿元。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有明显的差距。
不过,对于上市而言,与蔚小理的差距并不是主要。一度令零跑为上市头疼的,或许还是因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和维权。在6月底至7月初举办的重庆车展上,零跑遭到车主举标语现场维权。浙江电视台《1818黄金眼》节目此前也曾报道,去年4月,零跑汽车曾因车辆电池被“偷梁换柱”,被消费者投诉“涉及虚假宣传”。
在交付上,中高端车型的交付也仍然未能撑起大局面。零跑2021年43748辆的总交付量中,零跑汽车交付了2708辆S01、46162辆T03、3965辆C11,87%的交付量由售价不到10万元的T03车型撑起。同时,零跑今年还被爆出拖延新车交付时间的情况。
零跑的亏损,加深了赴港IPO的必要性,对于需要更多资金投入的零跑而言,上市是其拓宽融资渠道的最优解。同时,对“输血”数年的大华而言,零跑的上市和反哺也至关重要。
现在,零跑得到了上市核准,但以早已实践多地上市的蔚小理作为借鉴,上市只是进入造车下半场的入场券,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并不会凭空消失,甚至会在完成上市之后被进一步放大。并且,资本狂欢的阶段已去,随着市场逐渐冷静,以及同样瞄准港股的哪吒、威马、高合的追击下,零跑并不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