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可能有人会吐槽,微信总是喜欢开发一些毫无作用的小功能,不实用还占内存,但别忘了微信可是有着13亿的用户,微信团队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只能尽可能地去完善。
归根结底,微信安装包越来越大是因为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扩大。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一款同时拥有如此多功能的APP安装包仅有400M上下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例如微信的“好兄弟”QQ的安装包体积足足达到了819MB,淘宝京东这类购物APP的安装包也纷纷超过了300M。(均以安卓端为标准)
不过微信最大的问题并非安装包日益暴增,而是聊天记录的存储问题,由于微信不会像QQ一样能将以往的聊天记录自动存储并上传到云服务器中,只能将所有的文字消息、聊天中的图片、视频以及朋友圈中的缓存全部塞到手机中。
再加上微信的文件管理机制过于落后,举个例子,当你从朋友那里收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发给朋友后,就会再次生成一个视频,也就是说每转发一次消息就会额外再占用一次内存空间。何况这些数据隐藏的极深,用户在清理时根本不清楚哪些文件是可以删除的,哪些删除后是否会影响到聊天记录的完整性,久而久之便堆积成山,成了用户手机中最“难缠”的APP之一。也因此,现在的手机内存越来越大,从以前的4G,到现在256、512甚至是1T内存,都是为了放下这些日渐臃肿的APP。
APP普遍“增肥”,到底是谁的问题?前文曾简单提到,并非仅有微信一家在不断“增肥”,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APP都在近几年“肥”了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一款曾主打“极简主义”的浏览器APP,但随后的几年中不断翻番,最终体积也是来到了300M上下。
在2012年那个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年代,国内的大部分主流APP的安装包体积都控制在5MB以内,彼时的手机内存空间也基本都在16-32G左右,因此我们当时会觉得32G已经是超大内存了,一般人根本就用不完。到了2013年,随着用户流量从网页端向移动端大迁移后,手机APP的下载量和使用量开始飞速增长。
(图源:mockup)
而到了2017年这个时间点,随着三大运营商纷纷降低了流量资费,用户不再像之前那样需要精打细算地使用手机流量,APP开发者们开始变得肆无忌惮,疯狂地给自家APP中塞入各种各样的功能。5G网络及网速的提升变相加快了这一步骤,最终便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也就是说APP的体积之所以会不断增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发生改变。这就和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一样,以前的智能机,充其量就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顶多在上个网页看看无图新闻。而现在的智能机,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手机了,更像一个生活伴侣,兼顾社交、上网、摄影、娱乐、办公于一体。微信也是同理,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聊天工具,甚至可以把它称作是手机上的又一个操作系统。
雷科技制图,禁止侵权
此时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膨胀的APP们究竟涨在了哪?从表面上看,是越来越多的非必要功能,相互唤醒和保持活跃的需求,还有不合理的文件存储机制。在这些东西的背后,代表的是开发者和公司们对用户价值无止境的渴望,一直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带头改善日渐混乱的APP开发环境,是它们一起造就了这个已经严重畸形的APP市场。
难道之前就完全没有人在意过这些事情吗?当然不是,早在2016年就有不少开发者和机构联合发起了一项名为安卓绿色应用公约的活动,旨在改善日渐臃肿的APP,避免因为某款软件而导致手机卡顿的情况出现。但结果想必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到,根本没有几个APP开发者愿意响应。
之后在2017年,工信部更是直接带头成立了统一推送联盟,一旦实现就能大大降低APP为了推送消息专门加入的代码和相关功能,功耗和体积自然会下降。尽管后续不少手机厂商都表示自己加入了统一推送联盟,但因为各种原因,该目标至今未能实现。也就是说想要让APP“减肥”,光靠开发者自行发起活动或是相关部门牵头还不够,归根结底还是需要APP背后的企业们自己良心发现。
好在如今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推崇极速版软件,在功能和体积上相比完整版都有一定的阉割,这也算是大厂们推动轻量化APP的一种方式。而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也只能期望这些企业能够早日了解到当今用户的痛点,切勿为了一时的价值而伤透了用户的心。一个过于臃肿且脱离了产品初心的软件,是很难在这个内卷严重的时代生存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