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湖一渔民一网下去就捞出了6万斤毛叶鱼,这下可渔民们高兴坏了,却把太湖渔业管理局愁坏了,这是为什么呢?
毛叶鱼的泛滥毛叶鱼又叫湖鲚,被称为“长江三鲜”之一,是以浮游动物、藻类、水草等为食的杂食性鱼类,经济价值低,可以用来用作河蟹、肉食性鱼类的饲料。
这种鱼的价格浮动比较厉害,通常一斤在15元左右。
40年前,太湖周边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化工、重工业工厂沿湖建设,导致湖泊水质开始下降,藻类异常增多。
太湖的原本澄净的水被铺上了一层“绿色油漆”,能见度极速下降,看起来像是一滩死水,偏偏这样的“死水”却助长了湖鲚的繁殖。
以浮游动物、藻类为食的湖鲚,繁衍速度极快,普通鱼需要3-5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湖鲚只需要1年。
加上水质变差后的太湖,由于含氧量下降,严重危害了其他鱼类的生存,使得其他鱼类减少,这反而给湖鲚增加了生存空间。
大量增加的湖鲚还有一个恶习,会吞食鲤鱼、鲫鱼鱼卵,进一步导致其他鱼类数量更少。
如今,湖鲚自然而然地成了太湖的产量第一的鱼类,而过度泛滥的湖鲚让太湖不仅让太湖水质变差,还严重威胁太湖的生物多样性。这让太湖渔业管理局非常头疼,如何治理泛滥的湖鲚,成了太湖渔业的一大难题。
那么曾经的太湖是怎么样的呢?
曾经的太湖太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2003年时,太湖就能产出鱼类2.76万吨,后来的几年,年年都稳定获得3~6万吨的产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的“鱼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