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理事会有多少个,村民理事会包括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5 01:16:38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金路 通讯员 梁兆坤)多年来,农村有些地方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为此,今年“两会”期间,民建聊城市委提交了《关于在我市农村倡导文明节俭婚丧新风的建议》。对此,市委宣传部答复称,全市辖区内共有630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民建市委在提案中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力推进,聊城市曾经存在的党员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借机敛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党风政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好转。但在农村地区,普通百姓大操大办婚丧事宜仍然相当普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加重了农民群众负担,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建议制定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宜的倡导性规范。结合中办、国办于2018年2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制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倡导性规范。反对低俗婚庆主持活动、低俗闹洞房等行为。建议每个行政村或自然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根据政府制定的倡导性规范开展工作。

对此,市委宣传部答复表示,近年来,市文明办一直重视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婚姻登记处、殡仪馆等场所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聊城的每一个婚姻登记处,都有印制的提倡婚事新办的宣传单,给新人的一封信,信中有对新人的温馨祝福,更有鼓励新时代的新人们从我做起,倡树文明新风的谆谆引导。在聊城的每一个殡仪馆,都有开展丧事简办的宣传单页,每年利用殡仪馆开放日,邀请社会各界到殡仪馆参观,开展“文明节俭办丧事·树立时代新风尚”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活动,并定期到各乡镇街道宣传殡葬改革的相关政策,倡导“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利用各种时间节点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宣传。在清明节、中元节前后,大力提倡鲜花祭扫、网上追思等文明低碳行为;在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等媒体设立移风易俗专题专栏,制作并刊播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真正使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建设公益性的骨灰安放设施,遏制了装棺再葬的陋习。目前,各县(市、区)均对特殊困难群体免除基本丧葬费用,对参加养老保险的去世人员发放700元丧葬补贴。冠县实行面向全民的殡葬普惠政策,每人减免400元殡葬基本服务费用。经济开发区建有区级公益性骨灰堂,规定凡辖区居民,去世后火化并将骨灰存放在骨灰堂的,发放1000元,属特殊困难群体的,除了政府承担其基本殡葬费用外,骨灰安放后再发放2000元。茌平区除了各乡镇街道建有公益性骨灰堂外,另新建一处县级公益性骨灰堂,规定凡该区的农村户籍人员去世后骨灰均可免费存放。市殡仪馆和茌平区、高唐县等殡仪馆开展守灵服务,减少了城区发丧扰民的现象。

市文明办、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个村(居)都要建立红白理事会,负责农村群众的婚丧事务。全市辖区内共630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并纳入村规民约。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