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摄于云南洱海 图源:@陈帆fotochen
这正应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经典理论:
所谓诗词就是“兴发感动”。
古诗词并不是门槛高高、神祇遥遥的存在,
只要读了,
你便是那一句诗词的主人。
“古人不见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我们不仅能在古诗的字里行间,
体味到百态人生;
相似的生命经验,
还能令我们从穿透千年的文字中汲取力量。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摄于安徽卢村图源:@陈帆fotochen
谁说年轻人不读诗?
时移世易,
订一张机票,
千山万水不算什么距离;
打一通视频电话,
远人也可以近在咫尺;
发一个表情包,
似乎就道尽了千言万语,
所以我们就不必再登高怀远、见字如面了吗?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个诗词失落的年代,
但从陈帆和读者的互动中我们看出,
年轻人依然对古典诗词充满热爱。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摄于新疆伊宁 图源:@陈帆fotochen
因为,
这个时代我们仍需要古诗。
有人读诗,
是为了在网络用语横行的世界,
留存住语言表达能力。
有意识地阅读和使用古诗词,
是他们抵御“文字失语”的反击。
有人读诗,
是为了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生活中,
逃离无孔不入的屏幕和信息流,
暂时跳出日常琐屑,
发掘自我的诗心,
向往着远方,
对抗眼前的苟且。
有人读诗,
是因为古诗词里,
蓄积着中国古人的智慧、
品格、襟怀和修养,
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理念、
志趣、气度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