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这是电视剧《希望的大地》中吴教授送给马尘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挫折从来不能磨灭人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无法阻止向着光明未来努力的坚定步伐。
《希望的大地》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与国家发展历程紧密结合,讲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古老的中国大地被改革的春风再次唤醒。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新希望下,他们满怀希望、憧憬未来,坚韧勇锐、热爱生活,摸着石头过河,大胆闯,勇敢试,克服重重困难,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的改革决心,在城乡、军民、产业、科研等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
宏观的社会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总是彼此映衬、互相影响。在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一群坚韧勇锐、不屈不挠、热爱生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凭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的改革决心,在多个维度上,奋力拼搏,冲破寒冬,改变命运,共同走向希望的春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国家政策出台下,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大胆闯,勇敢试。马尘勇于奋斗、抓住机遇。在未能如愿进入大学后,被吴文渊教授介绍成为了大学旁听生,备受歧视却不能阻挡他热爱学习的脚步,在课本上写下“旁听生,绝不旁听生命”来激励自己。一句“看的书多了,烦恼就少了,希望就多了”彰显了他对于未来的执着和信心,从卖早点的小餐馆起步,到代工电话机的劳服厂发展,再到投入全部心血创业。他有责任心,在发现自己的电视机厂有“问题彩电”时,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当众挥锤砸毁了价值二十万元的问题彩电;他有风度,在吴蔚然挪用公款牟利连累他时,他虽深感痛心却依然与吴蔚然握手言和;他有理想和头脑,在中国自主液晶技术方面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而与他同窗的吴蔚然,则知错能改,凭借永不停歇的精神,敢拼、脑子活,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他代表了不完美的创业者,从与马尘的暗自较劲,到顾全大局稳中求胜,他的身上有不服输的傲气。致力于专研科技的柳莹,为了梦想多年矢志不渝,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赢得中国电子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她的家国情怀与崇高理想值得钦佩。他们的拼搏、奋进、努力也渗透到每一个行业。记者吴欣然凭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真诚的文笔,为读者带来最精确的报道。对外,她是风风火火的记者;对内,她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开朗的精神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大学教授吴文渊不争不怨,不卑不亢,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作为马尘等人的老师,他既是指路的明灯,又是人生的导师。帮助马尘成为旁听生、拯救处于困境的吴蔚然、为董望春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他眼光长远、竭尽所能,展现出一个学者的崇高品质。
民者,万世之本也。剧中创新型干部董望春辞去官职上大学充实自己,大学毕业后又继续投身乡村建设,在坎坷的创新探索之路上坚定地越走越远,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坚定又果断的抉择饱含了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期盼;农村改革先锋田庆丰出身贫苦却紧跟时代政策,在参观了道业村包产到户探索的成果之后,便带领乡亲们分地让乡亲们吃饱饭,一句“只要你肯跟着我干,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粮食也会有的”说出了他的自信与担当。他们为搞活经济做了无数次尝试:蔬菜大棚种植、将养殖场变为集体经济,发展绿色种植。董望春与田庆丰作为农村改革的坚定实施者,他们的做法代表了改革中的亿万农民的心声,那就是让农民走向春天,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忠诚战士柳诚自降待遇走精兵之路,从抚养烈士遗孀到之后抗洪牺牲,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和国家,他的理想与人民和国家并存,“身后是和平,面前是战争”,为了这一句承诺,他不辱使命,诠释了军人的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改革开放的艰难在于思想解放,影视创作的艰难在于用视听语言的感染力表达抽象的思想。《希望的大地》没有讲空洞道理,而是努力把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范畴的内容做了形象化的艺术表达,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诗情表达史诗叙事的哲理思考,具有思想高度、精神深度和情感强度。
当你俯下身看这段历史、看这些人物的时候,你会关心那些手上有茧、脚底上有泥、心中有希望的人。她更是展现了在历史转折中的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激励我们要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告诉我们奋斗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剧中的改革一代经历了奋斗、困顿、失败、振作而走向成功,获得了涅槃重生式的成长。
希望是神奇的,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冬里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任何力量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勤劳朴实的劳动者是幸福的、更应该是被尊重的——希望的大地!
一群年轻人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全程参与了也全程见证了,不放弃不服输。瀑布之所以能够飞流直下,是因为它有长期的积累和准确的突破口。滴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它有锲而不舍和明确的目标。种子之所以茁壮成长,是因为它有春雨的滋润和坚定的信心!我看到了种子从土壤里发芽——寻找到了突破口,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希望是什么呢,希望就像小水滴,一点一滴朝露坠小溪,溪水潺潺起涟漪。轻轻常来听,万山百岳遮不住,苍生原来有声音。一百滴小水滴,可以成为一杯茶,也可以成为一碗汤。小水滴没有性子,取只方茶杯,他就是方的。拿只碗来装,他就是圆的。小水滴聪明乖巧,随遇而安,只求躲在杯碗里,安静度过一生。可有一天,杯碗儿再也不愿收容他,小水滴就像眼泪一样,渐渐满溢而出,寻找自己的出路。”一路上有汗水有泪有泪水,但就是不能回头。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一如既往的热爱生活。”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这只是一句早就用滥了的鸡汤,却不得不承认,这种英雄主义很难,也很必要。而梁启超的“饮冰十年,难凉热血”在表达相似含义的时候则显得更加深刻而动人。或许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吧,因为这不是一句专属于英雄的赞美,而是对于所有形形色色的生活状态中保有热情和期待的人的赞美。
《菜根谭》有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我的时代还没到来,有的人是死后方生。
人人皆有苦楚,上至天子下至黎民,莫不如是。饮冰二字,虽源自梁先生,含义自是明了,然其中外人无法理解。
雪化了是水,水却只能结成冰,再也变不回雪的模样。人,何尝不是一样。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寻不回。多少人总是在失去后才学会珍惜,可那时不过只是空留回忆罢了。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篇文字的人们都能记起,自己不是仅仅被命运裹挟着前进的人,也不仅仅是为生计奔波的成年人。而是翘首祈盼过日出的少年。即便遇到了什么,即便失望过,即便对未来已经没有了太高的期望,但还要有期望。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在《饮冰室全集》里如是说。作为一种液体,血终究会变凉。但它如果能够在有精神的人体内流动,一定会始终迸发出激情活力和澎湃动力,永不停歇,永不减温。
如果你此时正做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如果你已经确定并坚定了自己的心,那么,不管是一个小时还是一年或十年,既然选择了,就当义无返顾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