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在此风景如画,佳人如斯的情境中,又为甄嬛献上了一曲“凤求凰”。“凤凰于飞,和鸣铿锵”,这首曲子是表达男女情意的,当甄嬛听到果郡王吹这首曲子时,吓得心惊胆战,她心里知道,果郡王有意于她,她怕果郡王在这此情此景中,漏出半点破绽,这于她、于果郡王而言,都是*身之祸。
当下,甄嬛便含情脉脉地看着皇帝说:凤凰于飞,和鸣铿锵,夫妻和顺恩爱,这是世间所有女子的梦想。
其实,这首“凤求凰”又何尝不是果郡王对甄嬛的情意所表达。只可惜所爱之人,已是他人妇。他不敢奢求与甄嬛有所交集,但是内心的情愫聊表一二,也希望甄嬛能懂得。
所爱隔山海,可这山海,终究是不能平啊。
伴随着果郡王的曲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荷花,果郡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引入了这一池的荷花,甄嬛生日之季,已是荷花逐渐凋零之际。
而这一池的荷花,是在果郡王奉命为甄嬛庆生时,早将种子撒在了御湖里,然后又费尽周折的引宫闱外的一湖温泉水进御湖,荷花才开了。
只因这荷花是他和甄嬛都极其喜爱之物。
只因意中人曾在自己面前说过“喜爱荷花的佛性”,他便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付出了行动。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真心对你好的人,都在细节里,人会说谎,但细节不会,爱是细节,不爱也是。
甄嬛阴差阳错误入果郡王的行船中。
在去看沈眉庄回来的路上,甄嬛为了躲避夜巡的士兵,躲进了假山后的行船上,却发现,船里竟然坐着果郡王。
果郡王为甄嬛解了围,驱走了士兵,并划船送甄嬛送碎玉轩。
甄嬛看到船上装满了荷花,便知果郡王是喜爱荷花之人。两人探讨起了关于“荷花”的寓意,果郡王说自己欣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甄嬛却说:世人都赞誉荷花的清洁,我倒是更喜欢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
甄嬛一句“温和如慈母”,与果郡王通了心意。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为了保全果郡王,以免他卷入争权夺位的凶险之中,甘愿出家,常伴青灯。
所以,果郡王每每提到自己的额娘,内心便多了几分柔软和无奈。
其实早在当初依梅园,果郡王取下树枝上甄嬛的剪纸画像时,就已经对甄嬛未见其人,先动其心了。
如今在阴差阳错之下,能和自己心仪的人泛舟湖上,对于果郡王而言,已是莫大的开心。果郡王难掩心中愉悦道:此情此景,竟让小王有与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然而,甄嬛好像并没有因为果郡王把自己比作西施而开心,反而有几分不快。
果郡王以为甄嬛也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西施是亡国祸水。
在甄嬛眼里,西施只不过是一位悲情女子,她说:范蠡是西施的爱侣,却亲手将西施送去吴国为妃,何等薄情,纵然后来西施不计前嫌,与之泛舟太湖,想来也不复见当年的少女情怀了。
在甄嬛还没有“黑化”之前,她内心总是住着一个“小女子”,她期待“白首不相离”,更眷恋“耳鬓厮磨”,所以当大家都在咒骂西施亡国的时候,她的小小心思只是用来记恨范蠡了。
如果不能和爱侣长相厮守,泼天的荣华富贵又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