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方向,区块链边缘计算方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2:02:05

来源:BanTech智库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产品与服务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李宽

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方向,区块链边缘计算方法(1)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产品与服务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李宽

区块链和边缘计算都是国内金融业很热门的话题,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ISO在其官网发布并向其各层级的负责人推送的《ISO标准化趋势展望框架2022》(ISO Standardization Foresight Framework Trend Report 2022)中,专门对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展望。

ISO认为,世界正在迅速走向一个后数字化时代。在这一时代,领导者们需要把眼光放远于正在进行的数字化转型。由于数字能力本身已不再是一个差异化因素,为获得成功,有未来意识的商业领袖需要充实其技术储备。

本文即对《ISO标准化趋势展望框架2022》中涉及到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的内容进行相关介绍,以及ISO对区块链和边缘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进行简要剖析。文中的诸多例子表面上并不直接面向金融,但从金融场景化和开放银行的视角来看,在所有的例子中,均能看到需要支付、信贷、保险支持的端倪,也能看到类似行业板块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一、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一种形式,它为脱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允许参与方不仅交换信息,而且交换价值(货币、合同、产权),而无需信任特定的、预先确定的媒介(如银行或服务器)。这是因为DLT赋能在系统中验证交易数据,其控制遍布于多个独立的参与方,并以一种设计上篡改便有痕且存后无法改的方式存储。通过确保系统范围内对账本状态的一致,DLT可用于促进交易过程的隐私、安全、透明度和完整性。

分布式账本开辟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例如,用于监测供应链或管理数字权限。因此,DLT被视为数字、自动执行合约(即所谓的智能合约)的核心赋能者。

许多行业领军企业已经通过DLT实现了显著的业务效益,包括更加透明、更加安全、改进了可跟踪性、提升效率、加快交易和降低成本。DLT服务提供商最常见的目标行业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行业,首当其冲的是资本市场,其次是保险和贸易融资。Gartner的研究表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处理了3亿区块链交易,使用DLT管理的资产价值超过2700亿美元。

众所周知,区块链是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且其促进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s,NFTs)交易的作用日益为人所知。加密货币(如实物货币一样)是“同质的”,意味着其等价,可以相互交易或交换(1美元总是等值于另1美元;一比特币总是等值于另一比特币),而每一个NFT都有自己的数字签名,这使得NFT没可能进行互换,因为没有两个是相等的,故称之“非同质”。NFT是具有可编程稀缺性的数字资产,因此在Web 3.0和元宇宙中是表示唯一虚拟资产和数字标识符的理想对象。

但区块链可在加密货币、金融服务和银行业外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虽然涉及到“钱”的用途仍然是重点,但人们对超出“钱”的用途及应用的其他方面越来越感兴趣,如数字身份、医疗保健、供应链和能源等方面。如下是几个典例:

根据Gartner对区块链业务的价值预测,在2018~2021年取得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功后,在2022~2026年将有更大规模、更集中的投资和更多成功的模式。预计这些数字将在2027~2030年爆发,全球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2018年,仅中国就占到区块链相关技术族专利申请的近50%,与美国一起占到此类专利申请总量的75%以上。

区块链的标准化概况:

目前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但预计将持续快速发展,并在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内找到其重要用途。ISO/TC 307(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区块链和DLT的标准化,其工作计划中的覆盖广度的交付成果( 包括已经发布和开发中的),如数据标准、参考架构、用例、框架、指南和互操作性,为用于特定领域的覆盖深度的标准做好了准备。该委员会最近甚至开始了NFT的标准化工作。

在区块链中,以下主题与标准化关系较为密切:

一是互操作性,确保不同的区块链和DLT协议和平台之间可以交换数据和无缝通信。

二是治理,去中心化平台工作中,有效治理区块链项目以及区块链联盟的最佳实践和标准。

三是身份,促进不同区块链协议和平台之间的公共身份框架和互操作身份。

四是安全性,保证不同节点、网络、服务的安全运行。

五是智能合约,支持确保智能合约技术安全的最佳实践和标准。

二、边缘计算

云技术允许用户通过现有互联网立即访问可伸缩的技术服务,从而降低了基础设施和库存的成本,减少了开销,并在计算能力和速度、数据存储和带宽方面实现了飞跃。然而,它有一个主要的问题——延迟(时滞或跨网通信延迟),这是由于用户和数据中心(云服务即托管于此)之间的物理距离造成的。利用边缘计算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边缘计算是一种不同于云计算的技术,其关联性会随着“物联网”变得无处不在,且会随需要移动和处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而变强。这缘于边缘计算允许用户通过在数据源附近或就在数据源执行计算来克服延迟问题——数据使用专用硬件现场直接处理。因此,当处理时间敏感的数据,或需在互联能力有限的远程位置进行数据处理时,边缘计算优势凸显。在未来,边缘计算将对医疗、汽车和制造应用非常重要,因为直接在设备上处理数据(而不是将数据发送到云端)的速度和安全性都将得以提高。

除了减少延迟之外,边缘计算还有其他优点,比如节省带宽和网络成本,以及增强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性。例如,微软声称边缘计算可以在赋能更多行业安全使用云的同时,仍然满足其应符合的要求。麦肯锡发现,边缘计算用例最多的行业是旅游、交通与物流、能源、零售、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下面是一些边缘计算应用的典例:

据Grand View Research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年复合增长率为38.4%的预期,到2028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11.4亿美元。

边缘计算的标准化概况:

边缘计算在未来有望得到重要的应用。ISO/IEC JTC 1/SC 38(云计算和分布式平台)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云计算和分布式平台的标准化工作。ISO/IEC TR 23188:2020《信息技术 云计算 边缘计算概貌》,审视了边缘计算的概念,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以及实现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这份ISO/IEC技术报告是向数据标准、参考体系结构、用例、框架、指导和互操作性等进一步水平交付成果迈出的一步。

-END-

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时代,关注“BanTech智库”,专注银行科技发展,探索无界金融生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