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那是1997年,27岁的周杰,受邀参演了琼瑶剧《还珠格格》。
彼时的琼瑶剧火遍两岸,对于新人来说,有这样一个机会,应该是倍感荣幸。
没想到周杰不一样,太少经历人情世故的他,是个很较真的人。
再加上又比同剧组的苏有朋、林心如都大上好几岁,不 容易玩到一起。
基本上多数时间,都被他花在了剧上。

于是开拍的时候,他经常纠正台词里的读音和语法习惯。
比如“曝光”的“曝”,台湾读pù,但内地读bào。
还有“我走着去”,台湾却说“我用走的”;“你吃了吗”,台湾人说“你有吃 吗”。
要知道在当年,琼瑶剧的地位很高。就算是现场导演,也不敢轻易改变她的东西。
周杰却一直强调自己的意见,好多次导演都是让他自己和琼瑶说。

几次沟通下来,琼瑶慢慢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
因为觉得他很有想法,非常宠着他。
不仅同意他修改剧本,还多次表达对他的欣赏。
可以说在《还珠格格》剧组,周杰还是比较自由的。

更关键的是《还珠格格》的播出,创造了收视奇迹。
连带着周杰在内的许多演员,一下子就火了。
遗憾的是他的“负面”,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当时第一部火了以后,剧组趁热打铁,召集原班人马筹拍第二部,并去台湾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