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蜂蜇虫咬都非小事 毒素过敏可危及生命
不幸被叮咬后,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掌握紧急处理方法
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记者罗素玲
夏日被蚊虫叮咬,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涂点清凉油、风油精之类的,镇痛、消肿就过去了。不过,医师提醒人们,切不可大意。广西本是一个蚊、虫、蜂、蚁较多的地区,每年都有人因为被马蜂、黄蜂等蜇伤不治的事件发生,由于它们不仅仅有毒,还可能致过敏,所以不幸被叮咬后,一定要引起重视。
暑假被蜂蜇虫咬患者增多
最近两周,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地县级医院门诊,接诊被蜂蜇的患者总人数超过20例,融水苗族自治县最严重的一例患者出现全身过敏,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柳州市区被马蜂蜇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7月28日晚8时左右,家住广雅路的黄女士,在自家阳台上收衣服时,被一只附在衣服上的黄蜂蜇了一下,手掌看着就肿了起来,且有向手腕延伸之势。好在她丈夫是位外科医师,立即帮她把毒刺挑了出来,又用米醋清洗伤口。由于仍然疼得厉害,为了控制毒素扩散和红肿,又用冰块帮她敷了两个多小时,才止住疼痛。肿胀的地方也未再蔓延。
“黄女士是相当幸运的一个。”柳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刘庭军介绍说,柳州乃至整个桂中地区,每年夏秋之季,都是各种蜂类出没频繁的时期,伤人事件也因此增多。一些严重的患者,甚至因为毒素侵袭加急性过敏,要人性命。
据了解,柳州市区常见蜇伤人的蜂有土蜂、马蜂、黄蜂、蜜蜂等,除蜜蜂毒性相对较小之外,其他均可引发严重后果。而在鹿寨、融安、融水、三江等地,野蜂中还有一些含毒量更重的山蜂,如一种叫鬼头蜂的“虎头土蜂”,因夏末秋初正是它们在地下筑巢繁育后代的时期,其蜂蛹又被一些人视为“山珍”,冒险采食,更易被蜇伤。这种蜂的毒性很大,民间有“十只鬼头蜂蛰死一头牛”的说法。一旦被蜇,更要立即处置、就诊。
夏日伤人的虫子有毒还带病菌
上周末,家住东苑小区的林先生,在自家楼顶的小花园里,左手臂不小心碰到枣树上一种称为八角虫的昆虫,很快就火辣辣地痛了起来,一个小时后,手臂伤处已肿得像面包。后来去附近的社区医院要了药水涂擦才控制住。
“夏天里伤人的虫子不少,家里、家外都要多留心。”刘庭军介绍说,市民们平常多把防御的目光盯住蜂、蛇、蝎子等具有严重毒性的昆虫、小动物,而忽略了蚂蚁、蜈蚣、水蛭、蜱虫等人们日常易接触到的这些虫子。像红蚂蚁、蜈蚣,它们的毒性可与野蜂相比;蚊子、蜱虫除本身具有毒素之外,还携带病毒,蚊子可传播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等病毒,蜱虫携带上百种病毒细菌,可传播斑疹伤寒等,一样需要认真提防。
去海边游玩的人们,还需要提防海蜇、毒水母等。包括一些水螅、海葵和珊瑚,都会有伤人的可能。如果被一般的水母刺伤后,症状多为皮肤发痒、灼烧并引起疼痛。重者甚至会失去知觉。
昆虫类叮咬紧急处理先除“毒牙”
“在处理被蜂、蚁、蚊虫等叮咬致伤时,首先要除去它们留在人体内的毒牙、尾针等。”刘庭军介绍说,这就像被蛇咬伤的患者一样,这些动物的牙、尾刺虽然离开了母体,但仍存留大量毒液,不拔出,就会继续输进人体,加重中毒症状。
同时,这些异物和毒素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伤口,就会引起全身过敏症状。近年来抢救毒蜂所致全身中毒及过敏,引发心衰、肾衰较多病人的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的一负责人介绍说,一些患者往往认为被蜂蜇、蚂蚁叮咬是小事,涂点清凉油、风油精暂时不痛不痒就好了,其实它们的潜在的危险很大,需要细心观察。仅以过敏而言,一只小虫子叮咬,就有可能引发严重过敏,患者有可能会出现急性喉头水肿、全身性血管扩张、血压快速下降、休克,心、脑、肝、肾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至多器官衰竭。因此,伤后局部的及时处理和观察,相当重要。
出现全身症状立即送医
“夏天昆虫伤人较多,一是它们的繁殖高峰季节,二是人们穿戴单薄,肢体多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各种毒虫咬伤或蜇伤。”刘庭军主任提醒人们外出、旅行,首先要做好防护,当心有害昆虫的伤害。
据介绍,除了嗜血的昆虫、蚊子等,大多数蜂、蚁等不会主动发动袭击,它们袭击人多是因为受到了人的惊吓。因此,提醒市民野外游玩时,最好不要主动招惹它们,更不要去捅马蜂窝。
一旦被蜇、被叮咬,立即将残留在伤处的毒刺、毒牙用针挑出,然后根据不同的物种,有针对性地清洗。如为蜜蜂蜇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蜇伤局部;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大黄蜂和胡蜂的毒素是弱碱性的,在家可以用醋酸中和毒素,然后再就近就医。
若被蚂蚁蜇伤后,皮肤红肿痒痛,可用肥皂水、石灰水冲洗,涂以浓碱水或3%氨水直至疼痛缓解。
但不管是被什么动物蜇伤、叮咬伤,在找不到对症药物时,都可先用清水彻底冲洗。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均需立刻就近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