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祖宗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只要父母健在,儿女外出求学、就业,最好不要走远了。毕竟,家庭的牵绊,难以放下,父母年老了,需要有一个依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有人去遥远的城市淘金。
我们总以为,只要自己赚了钱,就能好好孝敬父母。在父母的眼里,儿女富有了,就是面子,就是出息。
从远游到远嫁,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也许,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但最后,父母选择了原谅、和解。
02
女人选择远嫁的当初,往往是懵懵懂懂的,不够成熟。
我的同学小燕(化名),生在湘南,长在山沟沟里,没有见过大世面。
初中毕业后,小燕去了东莞打工,后来去了惠州,远嫁潮汕。
一晃,初中毕业二十八年了,老班长阿坤兴师动众,召集几个班干部,组织聚会。经过两个星期的筹备,同学群建好了。
可是,小燕并没有入群。她的一个表姐说:“别联系她了,就是电话打爆了,也不会来。”
才知道,小燕在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潮汕的男人。结婚之后,一直在潮汕生活,极少回家。
阿坤通过老乡,打听了好几天,终于联系上了小燕。
小燕在电话里,小声地说:“班长,你别为难我了。我家婆婆,得了重病,需要借钱治疗,哪有回老家的路费?”
阿坤说:“那你就更应该回来了,同学们一起想办法,凑一些钱,帮一帮你。”
话未说完,小燕就挂了电话。
再见小燕,是在前年的腊月,在阿坤组织的饭局上。
小燕说,结婚二十年了,才回娘家两次,父亲过世的时候,也没有回来......
这段婚姻,让小燕吃尽了苦头。当初,她认为,有了真爱,丈夫贴心,妻子真心,一切都好办。殊不知,丈夫家太穷,日子难熬,把自己逼成了长期的打工人,也让娘家的父母操碎了心。
“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当身边的女人开开心心回娘家的时候,小燕还在为路费发愁,她这个“小棉袄”,早已不温暖了。女人,总要为自己当初的幼稚买单。
03
女人选择远嫁时,需要多往后想,多一些假设。
爱情导师涂磊说:“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但距离真的是问题。”
我们总以为,爱情的力量特别伟大,可以战胜一切的苦难。殊不知,爱情,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一个女人,从选择远嫁的第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自己扛着。
第一,远嫁就像一场不公平的赌牌,输赢都在对方的手上。
夫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公公婆婆是什么人,会不会接纳自己?万一婚姻失败了,受欺负了,应该怎么办?
一系列的问题,女人只能猜测,不能左右。也许,听天由命这个词语,最适合女人忐忑不安的心情吧。
女人周围没有一个亲人,实力的强弱,特别明显。
第二,远嫁之后,委屈是自己的,找不到真正可以依靠的肩膀。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很强势,能够靠气场来压住公公婆婆。
被欺负的时候,应该不少。女人哭着,找丈夫评理,可是丈夫也很无奈,难以靠得住。
有一个问题问得好:“媳妇和母亲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很扎心的回复是:先救母亲,因为母亲是唯一的。
言外之意,妻子如衣服,可以随时换,不少唯一的。寒心啊。
还有城市之间的差异,会让女人很难活得好。也许好些年,都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吃不到家乡的味道,听不懂别人的土话,特别难受。
第三,远嫁女人的底气,需要用钱、丈夫的爱来支撑。
生活好不好,不仅是需要金钱,还要丈夫舍得花钱。有的男人,结婚之后,把妻子当成“外人”,时时刻刻防备着。
外来的女人,时不时随时可能“逃回娘家”,丈夫难免有这样的担忧。
第四,远嫁,也许意味着“不孝顺”,还会让父母特别担忧。
女儿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牵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父母把女儿送到遥远的地方的时候,他们的心,一定是五味陈杂的。
当女儿好几年都不回家,父母的心会感觉很冷,然后也会很暖,拼命对女儿更好一些。
04
结束语。
当然,我们不能拼命反对远嫁,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不一样的三观。只是在你做出决定之前,要看清真相,要有人生和家庭的规划。
毕竟,婚姻,对于女人来说,相当于第二次投胎,不能太草率了。
一般来说,女人选择远嫁,需要具备这几个条件:自己特别独立,有很大的气场;适应能力很强,矛盾和委屈,都能自己消化;父母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不要过多操心;经济水平不错,在婆家和娘家之间行走,可以随时付得起车费。
《养育女孩》里写道:“父母是女孩成长路上的导师与盟友,了解女孩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才能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为她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父母,如果你有女儿,应该早一点把远嫁的真相,告诉她。在女儿渐渐成年的时候,带她去看一看远方,学习恋爱的技巧。
穷养也好,富养也好,关键是养心——一家人,心灵相通,遇事多商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