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本身就是受到很多现实的限制,也导致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比如:财务、夫妻关系、户口所在地、长辈的观念 等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当然也会伴随着很多的无奈。
举例几个场景:
孩子想要买一个乐高积木,售价四位数,孩子真的很喜欢,但是这个钱几乎是每个月收入的一大部分了。
此时的你,面对孩子的哭闹,一边劝说孩子不要,甚至训斥孩子家里已经一堆玩具。同时,内心深处也是在内疚,自己的能力不足。
孩子幼儿园的几个同学升小学之后,因为户籍所在地的不同,被分流到起到学校,有的还索性报读了更贵的私立小学,而自己的孩子也想去私立的学校,因为同学跟ta分享说,这里更精彩、更好玩。
......
家庭的各种
因素都会导致我们必须接纳希望和现实的差距,尤其是金钱。
例如孩子真的很想买一个超过我们能力范围内的玩具,那么父母是可以蹲下来,心态平和,坦白地告诉孩子:
宝贝,这个玩具太贵了,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如果你真的想要,我们可以先记下来,然后回家上网看看别的店铺的价格。
这里有两个注意点:
1、父母不必生气。
孩子只是真的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喜欢,只是还不懂得钱应该怎么花,也不理解父母的难处是什么。蹲下来的沟通和倾听,能帮助孩子平复情绪,甚至可以不说话,静候事态的发展,都是可以的。
2、父母不要怕丢脸。
其实孩子一闹,父母就跟着着急,毕竟在公众场所,怕被人看到。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能抗住别人异样的目光,坚守住一条底线:
不能买就是不能买,撒泼打滚都是不能买,丢脸也是不能买。
不生气就是忍住尴尬,忍住努力,一旦生气了反而会让孩子情绪更崩溃。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有的孩子比较机灵,或者说爱耍点小聪明,觉得人多的地方,只要哭喊一下,父母就会怕丢脸,就会顺着孩子的意去买这买那的了。
最后的话
平常的金钱观教育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在孩子面对玩具诱惑的时候才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大家可以尝试做一个小事情,就是零花钱。
可以从每个星期5块钱的小额数目开始,给孩子自行打理。这个零花钱就是包括了孩子的零食、文具、玩具的花销,用完了,就是真的用完了,要等下一周或者下一个月才能获得。
这也是锻炼孩子怎么花钱的小办法。
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也是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控制自己的消费欲,而且平常也是可以跟孩子沟通,说家里的财务收入支出状况是怎样的,让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能力,也对金钱有另一番的认识。